大環境不景氣,許多年輕人選擇擺攤做生意,甚至回家接手父母的賣菜生意。圖/侯永全
【本報台北訊】景氣復甦遲緩,就業環境未明顯改善,擺攤販的人數持續增加。主計總處調查,國內超過49萬人從事攤販工作,主要集中在北部,銷售商品以小吃、食物和飲料為主,整體攤販一年創造5510億元營業額。
主計總處今天公布5年一度的攤販普查,102年全國攤販數31萬8796攤位,從業人員49萬1883人,全年營業收入5510億元,生產總額為GDP的1.68%。北部攤販數12萬5462攤位,占全體攤販的近4成,南部10萬1571攤位,5年間成長5.23%,成長最快。以經營內容來看,經營小吃、食品和飲料的有16萬9752攤位,居各類攤販之冠,也是成長最快速的種類。
近年菜市場或夜市,許多攤子也開始出現第2代接手的「世襲」現象。其實主計處也發現,雖然攤販平均年齡50.14歲,較上次調查上升1.31歲,但不少攤販是父母年紀大了,交給高學歷的子女經營,因此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攤販,從上次的2%大幅躍升為11.58%。有部分攤販第2代表示,經營攤販收入比上班族略高,還可邊做生意邊照顧小孩,不但增進親子關係,還省下保母費用。
此外,攤販經營態勢也隨著社會改變出現變化。有對年輕夫婦放棄上班族工作,改行經營關東煮攤車。他們平日在台北忠孝東路辦公大樓附近停車場租車位賣關東煮,旁邊還有小籠包餐車,形成一個小型的聚集經濟;這種小型餐車市集常見於台北華山、松菸或者各縣市某些公園或文創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