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核四封存,經濟部與台電表示必須依據不運轉時間的長度與情況,評估不同的電廠維護方式,包括封存、持續試運轉都是可能的選項。行政院核能研究所所長馬殷邦指出,必須做好配套,才能確保將來核四要啟動商轉時,「打開冰箱(核四),裡面的食物(核四機組)還是好的」。
馬殷邦表示,從工程的角度來看,核四若要暫時擱置但將來還有啟動商轉的考量,就必須做好封存維護。他說,國內雖無核電廠封存經驗,但國外已有類似案例,電廠封存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型,一種是以試運轉或小功率運轉方式讓電廠維持基本性能,另一種則是將電廠重要機具設備拆除後保存。
馬殷邦指出,核電廠完工若暫時不商轉,但將來還有運轉的規畫,「不能把電廠大門鎖上離開後就當作沒事」,因為長時間不運轉會損害機件,將來要再上線發電,要花費大筆金額修復。
他形容,核電廠擱置不運轉的維護工作,就如同要確保冰箱的冷凍功能沒問題,將來電廠重啟時,「冰箱裡的食物(電廠零件)不能壞光光。」
台電指出,美國、加拿大過去都有核電廠封存再啟用的例子,從國外經驗來看,單一機組重新啟動的花費高達十八億美元(約台幣五百四十億元),且耗時三到四年。
台電主管說,台電過去沒有相關經驗,要等政府確切指示下達後,台電才能研擬出適合核四廠的封存計畫,目前初步看來,一、二號機要採不同的封存方式,才能保持核心組件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