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紐西蘭毛利人的地震與火山之神Ruaumoko。圖/陳慧慈
圖二:墨西哥古代曆書中表示地震的符號Ollis
圖/陳慧慈
編按: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屬環太平洋地震帶一部分,地震活動相當頻繁,因此,建築的防震措施非常重要。地震工程又叫防震工程,主要研究地震對建築結構的影響,以減少地震發生時對於建築物的損害。本版特別邀請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土木工程博士、現任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的陳慧慈博士,以清楚易懂的方式,帶領小朋友了解地震工程相關的知識。
文/陳慧慈
首先,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讓我們回到小時候……
某天夜裡,忽然天搖地動,你害怕得跑去找爸爸媽媽,而他們也趕緊跑過來抱住你,並且說:「地震了!地震了!」這是你第一次聽到「地震」這個名詞,當時你一定覺得奇怪:「地這麼大,怎麼會動呢?」也很想知道:究竟是誰讓天地搖擺的?
其實,古早古早以前,地震就存在了,而人類的祖先因為不知道地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所以就創造了許多神話和傳說,試圖說明為什麼會有地震。
希臘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強度較小的地震是因為地球內部的風吹出來所造成的,而強度較大的地震,則是因為地表上的風吹入地下洞窟所造成的;古羅馬人認為地球是由阿特拉斯(希臘神話中以肩膀支撐天地的泰坦族巨人)扛著,當他累了,抖動一下身體,就產生了地震;紐西蘭的毛利人則認為,地震的發生是因為掌管地震與火山之神羅奧摩柯(Ruaumoko)生氣了(圖一)。
另外,還有很多不同地區的先民認為地震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地底下的「巨大動物」翻身或移動而造成的。至於是什麼動物呢?美國印地安人的想像是「烏龜」;日本人認為是「一隻長相很怪的地震蟲」(鐮倉時期)以及「鯰魚」(江戶時期);而在墨西哥,係將地球視為神性的生物,地底有一隻「爬蟲」和一隻「魚」,當牠們移動時,就會發生地震,在作為教士預言用的曆書中,有一個稱為「Ollis」的符號,就是專門用來表示地震(圖二移除中間的地球後,就是該符號的意象)。
透過地震的神話與傳說來了解各國的民情也很有趣。好奇的你,一定也想知道我們的祖先是如何解釋地震的發生。在台灣,從新聞媒體常以「地牛翻身」做為地震事件報導的標題可知,我們的祖先認為地底下有頭「地牛」,當牠翻身時,就會造成地震,然而為什麼是牛呢?生活在科學發達時代的你,已不會相信地震是因地牛翻身了,但是如果你是古時候的人,你會用什麼樣的故事來解釋地震的發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