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村 保護茅草房

 |2014.04.19
961觀看次
字級
村防火巡邏隊員向群眾宣傳晚間用火注意事項,每天不中斷。圖/新華社

【新華社電】「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孩子不要玩打火機」……不論白天黑夜,在高興村總是回蕩著小喇叭傳出的順口溜,這是當地苗族村民防火的「土辦法」——「喊寨」。「喊寨」的人隨身攜帶小喇叭,每天在村中開展安全巡查的同時,提醒村民注意。

高興村位於貴州省六枝特區梭戛苗族彝族回族鄉的崇山峻嶺中,這裡散落著一座座土牆茅草房,裡面居住著一支古老而神祕的苗裔支系,他們被稱為「箐苗」,居民僅二千零七人人。一九九八年十月三十一日,中國與挪威合作,在高興村建起亞洲第一座生態博物館——中國貴州六枝梭嘎生態博物館。村民熊光富說:「自從生態博物館開館後,來參觀旅遊的遊客愈來愈多,遊客都會在村里民居前留影,村民意識到保護這些茅草房的重要性。」

「村裡制定村規民約,如果發生火災,村委會與寨老商議後對火災責任人進行處罰,火災責任人要購買米酒,每家送一斤,送酒時要做檢討,還要『喊寨』一個月。」村民熊光軍說。當地政府為了保護這些民居,專門為村民建設了磚木結構的新房,目前大部分居民搬遷入了新居,茅草房因為是特色文化保留下來。

「在村子附近燒灰積肥都是不允許的。」村民楊說,村子最高處設有一個觀察哨,村裡每天安排人二十四小時不斷監控,一旦看到濃煙和其他異常情況及時報告。村裡還規定,居所周圍一百公尺內不能堆放柴火、乾稻草、牛飼料等。「大家都十分珍惜這裡的一切,自覺地保護著,尤其注重民居防火。」梭戛鄉副鄉長李德才說。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省分,世居著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其中大部分民族的傳統居所為木質結構,展現了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但也存在著較大的火災隱憂。據統計,貴州每年發生農村火災超過二百起,其中不少發生在少數民族村寨。這些村寨多數處在偏僻位置,發生火災後,群眾靠臉盆、水桶等工具撲救,當專業救援人員趕到時,幾十甚至上百棟房屋往往已化為灰燼。「一顆小小的火苗,就可能導致『火燒連營』」,貴州省六枝特區公安消防大隊教導員龍遊說。貴州省公安消防總隊政委吳晏平則表示:「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防範火災是重中之重,愈來愈多的人已經意識到這一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