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創辦人宋時選辭世4周年,同時也是張老師成立45周年,張老師基金會為宋時選銅像舉行揭幕典禮。圖/沈育如
【本報台北訊】張老師「1980(依舊幫您)」專線是台灣歷史悠久的諮詢管道,根據張老師統計,去年民眾求助問題中,最多是「家庭問題」,其次是「自我與人生觀」,另外民眾也尋求資源,例如法律協助等。張老師基金會今天慶祝45周年,同時也為創辦人宋時選銅像揭幕,緬懷這位永遠的「1號張老師」。
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張德聰表示,1980專線創立於1969年,當時宋時選有感於青少年迷惘於人際、生涯發展,因此創立「張老師」平台。當時不叫「宋老師」,選用華人大姓「張」為名,張德聰幽默地解釋,如果叫「宋老師」,不就是「送」掉了嗎。
創立之初從「一張桌子、兩張椅子」開始做輔導,至今在全台已有12個輔導中心,培訓近3萬名輔導老師,專線也服務超過257萬人次,甚至還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合作,推出戒菸專線,至今已輔導78萬人次。
張德聰從1972年加入張老師,40多年來輔導過近7千個個案,張德聰說,印象最深刻的,是36年前有一對15歲的國中生在火車站前相遇,愈談愈投機,當下決定結婚,但缺錢只好找張老師借,當時這個案子由張德聰負責,他想辦法聯絡到雙方家長,結果三方人馬就在車站前「談判」,讓小情侶明白這只是一時衝動,後來也沒結婚。
張德聰表示,民眾向張老師求助的問題五花八門,以去年來說,最多是家庭問題,包括夫妻、親子、婆媳、妯娌、外遇等,其次是自我與人生觀,另外民眾也喜歡打專線來尋求資源,一般諮詢的個案最多,其次是法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