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陳德啟
福慧家園上周邀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為四千五百位信眾開示「人的重要」,以「佛陀您在哪裡」、「夢想成真」、「發願立志」等議題,分享出家七十六年來的心路歷程,並列舉玄奘、鑑真、太虛等高僧大德的圓夢故事,說明「有願必成」。
大師強調倡導三好、四給、五和,就能達到世界和平的境地,和平方案涵蓋慈悲、忍耐、讚嘆、不執著、不比較、不計較,期許大家學習佛陀的智慧,以和平呈現世間美好的一面。
佛陀在哪 就在汝心
浴佛節即將到來,大師表示,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藥師佛在琉璃世界、彌勒佛在兜率天,出家七十六年的大師尋尋覓覓,繞著地球走遍天涯海角,終於明白佛陀安住在每個人心中。原來心與佛的法身一樣,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無所不在。
「我是佛!」大師請現場信眾高呼,當下自悟「我是佛」的人,即刻就是好人,具有大功德、大利益。大師以每天有幾萬人參訪佛館為例,在館內可以感受佛光照耀的喜悅,仰望莊嚴大佛時,若能從宇宙虛空的大佛覺受到心中的大佛,便是與佛同在、與佛相應,就能夠擁有佛的慈悲、耐心、勇猛。大師勉勵眾人,從生命中慢慢體會與佛同行的法喜。
夢想成真 有願必成
大師認為,只要有夢想都能實現,透過鑑真大師、玄奘大師、地藏菩薩、太虛大師等有願必成的例子,告訴大家有夢最美,說明發願立志的重要性。
唐朝揚州鑑真大師發願前往日本弘揚佛法與中華文化,途中遭逢颱風、海盜的侵襲,即使歷經多次失敗和眼盲的打擊,仍不放棄,最後終將佛教、文化、醫藥等法寶傳至日本;而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夢想,大師認為在其理想的道行中皆已完成;談到中國第一個留學生玄奘大師,二十六歲前往印度取經,他「言無名利,行絕虛浮」的崇高精神令人讚揚,不但將《道德經》譯成梵文傳播中華文化,更將一生奉獻於譯經工作。
星雲大師也以近代提倡人間佛教的太虛大師為例,指出佛教不是在深山修行,透過社會服務利益大眾也是佛法。「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大師以此偈語勉勵大家珍惜學佛因緣。
相信佛法 就有辦法
「大師何時到福建弘法?」「如何以佛法解決『服貿』問題?」來自中國福建、北京的民眾相繼請法。「慈悲、尊重、服務都是解決服貿的方法」,大師表示,只要相信佛法,就一定有辦法解決當前問題。現場聽眾聆聽大師字字珠璣,人人充滿法喜,大師對和平的殷殷期盼,讓所有信眾肩負使命感,期許人間佛教遍布全球,讓世界和平的祝福無盡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