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潘稀祺深入研究與調查台東宣教士醫療史,也探索各教堂由來,他以水彩畫記錄點點滴滴。 圖/李蕙君
牧師潘稀祺深入研究與調查台東宣教士醫療史,也探索各教堂由來,他以水彩畫記錄點點滴滴。 圖/李蕙君
【本報台東訊】三年來,馬偕醫院台東分院牧師潘稀祺投注心力,協助急重症大樓籌募建設款,是台東急重症醫療大樓幕後推手之一;新大樓將於五月啟用,他今天在醫院辦壓軸義賣會,奉獻自行編纂的宣教士醫療史書與水彩畫明信片義賣。
潘稀祺得知台東資源不足,七年前,從台南轉任台東服務,要挑戰自己。他是台灣基督宣教士醫療史權威,抵達台東後,更專注於調查宣教士走過的路線、挖掘軼事。為體會宣教士當年辛勞,他重新走過宣教士走過的土地,包括巴克禮博士夫婦走的浸水營古道,潘稀祺說:「我走了十多小時,但肯定都不及當年的辛勞。」
為了讓再也看不見的歷史故事與遺跡重現,二年前,潘稀祺師承大師曾興平畫水彩,透過畫筆傳達令人動容的每一刻歷史、人文、景致。
「寧願累倒也不要朽壞。」研究之餘,潘稀祺未忘記自己要為東馬急重症大樓籌募二億元的自籌興建款使命;由於東馬從來沒有募款經驗,他與執行長蔡福松奔波,參考他院做法、辦義賣及勸募,他就像個陀螺,忙到免疫能力出問題,也不願停下腳步;潘稀祺說:「我每日禱告,三年來發生許多奇妙、感人的事。」
他說:「有一位婦女在丈夫過世後,捐出一千萬元遺產,那是最高額的個人捐款,只因她來台東旅遊,在飯店看過募款宣傳深受感動;院內醫護人員對募款都感到憂心,我創作很多歌在聚會上唱,提升整體自信,院內團結一心。」
目前東馬急重症大樓已募到一億六千多萬元,潘稀祺相信,在新大樓五月一日啟用前,二億元捐款可到位;他今天也在東馬大廳辦義賣發表會,是大樓啟用前最後一場義賣,他拿出自己出版的書籍,把記錄台東景色、教堂的畫作製成明信片義賣。
潘稀祺說:「這三年來的募款過程,像走浸水營古道一樣難。」只要想到當年宣教士的付出,相對於自己每天能吹冷氣上班,「我的心情永遠是樂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