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娟瑜
Q:吳老師,現在的孩子是怎樣啊,看到爸媽為了養家、付學費,辛苦工作,他們都不會體諒嗎?
昨天,念專科的老大說電腦需要升級,要我們給他一萬塊,弟弟聽到了,也吵著要買新的電動玩具……
我老公每天早早上班,下班後還到補習班兼差講課,每天忙裡忙外,把他累癱了,可是只要兒子想要的東西,老公絕對不會說:「不!」只會說:「好!好!讓爸爸想一下!」
所謂的「想一下」,就是隔一周或隔一個月,老公就設法拿出錢來滿足兩個兒子的欲望,我怎麼阻擋也沒用。
我呢!也不好過,在一家雜誌社服務,出刊前後總是忙翻了,回到家也是氣喘吁吁,叫兩個兒子幫忙做家事,根本叫不動,我心想:「ㄟ——爸媽賺錢那麼辛苦,你們就不會懂事一點,多體諒、少開銷嗎?」
吳老師,我不想養出這種無感念的孩子,看到有些前輩同事不敢退休,為的是養家裡的成年宅男宅女,我嚇壞了,我還來得及改變嗎?(美霞)
A:美霞,妳好!
爸媽賺錢真的很辛苦,為了房屋貸款,為了孩子的學費,為了家庭的生活開銷,大家都是披星戴月忙來忙去,孩子卻不懂事地認為:爸媽這麼忙都不管我,或別的同學有,為什麼我就沒有?
殊不知社會環境已不如農業時代的悠閒過活,經濟條件也不如以前的豐足不缺,多數的家庭都需要爸媽一起打拚來維持最起碼的生活水平。
像你們這樣都需要賺錢養家的雙薪家庭,兩個兒子更要理解到——「錢」不是用「要」的,不可以專攻比較心軟的老爸,有時也要接受延遲一下欲望時間,學習「慢」的享樂。
好!針對上面三點,我們一起研究該怎麼做。
一、錢不是用「要」的
美霞,妳有沒有發現,我們小時候若不是爸媽主動給錢,我們很少去「要」,而且拿到的零用錢,通常只有少少的一兩塊錢而已,還想盡辦法去弄個存錢筒來,將它一枚一枚地丟進去,聽到「匡噹」一聲,就覺得好滿足!
如今這個時代,孩子的物欲需求和我們很不一樣,消費習慣更不同,通常是一手進,一手出,這不是讓我們看了揪心嗎?那些錢都是妳和老公辛苦賺來的呀!
所以,一定要開個家庭會議;主題就是「爸媽需要好幫手」,然後依序討論「如何善用零用錢,有計畫地購買物品」、「如何分工做家事,讓爸媽減少疲累」,當然也可以用「如何輪流規畫便宜的休閒活動」為議題,進行面對面的親子溝通和討論。
能救妳的不是我,妳必須轉身向兩個兒子求救,讓他們看出爸媽的疲累,讓他們理解這個家需要四個人同心協力,相信兩個兒子了解後,就不會再如此予取予求了。
二、老爸要「硬」起來
妳老公可能受原生家庭影響,不擅長扮演「狠角色」,因此,對孩子們的要求都有求必應。但做父母的必須堅持立場,不是他們要什麼,就給什麼,需要通盤考量與理性分析溝通。
什麼都YES的老爸,往往教出不會察顏觀色,不會善體人意,更不會自我負責的孩子,所以適度的NO,才能讓孩子看到自己該努力的方向,該勇於面對的人生。
這個部分,請在枕邊細語或兩人私下相處時,告訴他——妳感謝他對這個家的付出,但請他在孩子有要求時,只要肯說一句話,整個局面就翻轉過來了。
那句話就是:「這件事很重要,讓我跟媽媽一起研究。」
知道了嗎?這句話可以讓他減輕負擔,妳呢?至少在兩人一起討論的過程中,也可以找到減少寵壞孩子的方法。
三、接受「慢」的享樂
沒錯,這是二十一世紀多數孩子的通病,就是想及時享樂,及時花用。我們身為父母,還是有責任去教導他們接受「慢」的享樂。
建議妳和孩子共同討論購買的時間點,討論用什麼樣方式去購買,譬如扣零用錢、打工賺錢或向父母借貸,以及購買後要如何保養和照顧。
總之,不可以太快滿足孩子的欲念,付款太快,會使得孩子不懂得珍惜金錢的得來不易。拜託,爸媽賺錢很辛苦ㄟ,怎麼可以讓子女花起錢來不痛不癢呢?妳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