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昨天舉行記者會公布兒童餐大調查結果,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在會中說明調查結果。 圖/徐兆玄
【本報台北訊】今天是兒童節,許多父母會帶孩子吃好料慶祝,可要留意餐點是否符合兒童健康。《康健》雜誌調查兒童餐,普遍熱量爆表,專家建議不妨單點、分享、換附餐、打包、下一餐吃蔬果來均衡一下。
《康健》雜誌昨天發表調查十三家連鎖餐廳可供外帶的四十五道兒童餐,發現六至七成熱量超標,有的逼近二千大卡,吃一頓比大人全天吃的熱量還多,且九成是高脂餐。
調查還發現,近九成連鎖餐廳有「四多二少」的缺點,即熱量、份量、油炸、肉類多,蔬菜、水果少,且幾乎沒提供米飯、地瓜、南瓜等全榖根莖類主食,除了不均衡,還會讓孩子發胖,影響兒童健康。
實踐大學食品營養與保健生計學系助理教授陳巧明表示,這些兒童餐讓她很訝異,以為買錯了,因為份量都超大,吃一頓抵一天。且九成是油脂含量超過百分之三十的高脂餐,過多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孩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陳巧明說,有些牛排一餐的量接近六份肉類,但小朋友每餐只需兩份,吃太多肉會造成孩子腎臟傷害。此外,許多餐點提供火腿、培根等加工肉類,但蔬果太少、含糖飲料太多,恐導致單醣攝取過高。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說,國民健康署調查,三個孩子一個胖,外食環境陷阱多,家長帶孩子外食,不妨單點主食,把附餐的薯條換成沙拉,飲料換成牛奶,蛋糕冰淇淋等甜點換成水果,吃不完的肉類打包帶回家,下一餐吃蔬果補回來。
吳映蓉說,兒童餐一餐份量不要超過六百到七百大卡,兒童餐的份量普遍太大,家長可以和孩子合吃一份,主菜烹調方式從炸換成去皮、烘烤等以降低熱量,再加點沙拉、水果等,或讓兩個孩子合吃一份兒童餐。
不過,兒童餐沒有分齡、獨立的營養標示,也無全穀根莖類的主食,吳映蓉建議,衛福部訂定四到六歲、七到九歲、十到十二歲孩童建議量的營養均衡評分方式,以便讓餐廳業者依循。也呼籲立法規定兒童餐每餐熱量不應超過七百大卡,並明確標示營養,才能讓兒童吃得健康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