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服貿協議的學生強行闖入並占據立法院議場,已經持續二周,在校園引發兩極反應。
台中市靜宜大學大傳系邱姓教授以鼓勵學生自發性公民意識為由,表示只要以臉書等方式在立院打卡,證明曾去台北聲援學運,就給修課學生一百分。有些支持「反服貿」學運的大學教授中,不乏參與過二十四年前「野百合」學運的決策要角,乾脆把課堂搬到立院,甚至要求修課學生到場聽課,若不到場,以曠課論處,已有大學生與家長向媒體投訴。
邱姓教授或其他教授將上課地點搬到學運現場,濫用教師授課權,強行灌輸學子錯誤價值觀的授課方式,有待檢討。
部分參與過上一代學運的大學教授,以自己的政治觀點加諸學生,顯然未考慮學生繳學費上課的受教權與學習權,未善盡為人師表職責。
學運與罷課訴求既然是「反黑箱服貿」的程序不正義,某些教授卻祭出高分誘因,或者支持「反服貿」的學者任意更動授課地點,以打分數方式鼓動涉世未深的學子加入「反服貿」學運或罷課。這些教師「反服貿」的同時,如此爭議的做法,無疑也是一種威權心態,開民主倒車,值得商榷。
校園是教育場域,教師以高分為誘因,要學生聲援學運,或事前未經正當程序,就把課堂搬到具爭議性的學運現場,更以不到場視同曠課,等於間接要求學子對政治或社會爭議事件表明立場;若去聲援學運,就可拿到一百分,不啻鼓勵學子投機取巧蹺課,對選擇按規定上課求知的學生公平嗎?民主自由多元社會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每個人面對政治與社會爭議時,有保持緘默的權利;為人師表強迫學生表態,無視學生有自主判斷能力,變相脅迫加入「反服貿」學運行列,並占用公共空間充當教室,增加學子置身諸如此類場合的人身安全風險。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如此身教,值得省思。
文昌明(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