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DNA以規則方式複製,是過去學界遵守的黃金配對準則,中研院領先全球在非洲豬瘟病毒上證實,除了黃金配對外,還有DNA聚合突變配對,可能是造成疾病的原因之一。未來將針對人體的皮膚癌、直腸癌與攝護腺癌DNA進行驗證,一旦證實,將可應用在癌症治療。
中研院院士蔡明道指出,DNA是基因遺傳的基本物質,複製與修復DNA都要透過DNA聚合負責,過去學界遵守黃金配對準則,但產生疾病可能是DNA中出現不一樣的配對所致,這次終於在非洲豬瘟病毒證實。
蔡明道說,利用核磁共振法解出非洲豬瘟DNA的配對有不同途徑,對未來發展非洲豬瘟藥物,提供了可能性。
中研院生物化學所助理技師吳文晉指出,非洲豬瘟致死率百分百,在歐洲流行時造成很大衝擊,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有效治療。雖然台灣沒有出現非洲豬瘟,但去年波蘭爆發非洲豬瘟時,台灣禁止進口。
蔡明道說,人體比豬更複雜,研究團隊正在使用相同實驗方法,進行人體皮膚癌、直腸癌、攝護腺癌突變配對驗證研究,假設能證實,對研究癌症的治療方法提供更多可能性。
吳文晉說明,過去世界頂尖實驗室一直在探索DNA的配對法則,中研院是全世界第一個證實有突變法則,對應用研究提供進一步證據,例如突變配對是否是病毒致死的主因。蔡明道說,研究藥物針對突變DNA進行抑制,或許提供治療癌症更多線索。
這項研究三月登上國際頂尖期刊《美國化學學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