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反《兩岸服貿協議》黑箱作業,學生占領國會議場之後,將於三十日(今)下午一時移師到凱達格蘭大道,穿起黑衣來擴大抗議。從立法院延伸到總統府前,霸占立法院議場已近兩周,學潮何時近尾聲?這埸政治風暴如何落幕,使社會漸趨共識?
正反兩方僵持不下之際,台灣有十二位大學經濟系主任選了「正方」,無異給拉鋸戰之贊成一方大大提振了士氣。人間衛視製播「服貿要不要,台灣如何再出發」論壇,從台灣競爭力出發,總結機會與挑戰,請到小進步工作室創辦人羅智強引言,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創辦人高希均及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
商人的恐懼可以理解
如何以競爭力的重要性來討論國際及台灣現狀,世代價值觀及貧富差距,建立共識呢?高希均說,《兩岸服貿協議》既不屬於政府,也不屬於立法院,而是為人民而設計,因為台灣要生存,必須增加競爭力,把門打開而齊心走向世界,「可惜反服貿的民眾,看到的不是機會,而是威脅。」
盛治仁認為,由大學十二位經濟系主任站出來正面回應,證明服貿談判立意是正確的,但是,多數商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意一旦被剝奪,恐懼也是有依據,被理解的,「任何國家經濟開放都有爭議過程,考驗執政者的智慧。」
美國總統有一句話最值得參考,「責任,到我為止。」開放才有未來,執政和民意落差,要善意溝通化解。高希均說,把生產毛額做大,資本主義才能創造榮景。只因台灣不夠開放,使大陸學生來台就讀,不能申請獎學金,也不能工作,反觀新加坡,卻能給予陸生高額優惠及照顧,「這是因為我們自信不夠,不如放下成見,正面思考去努力,珍惜眼前機會。」
官民兩方反省的契機
在疑慮兩端間,許多人會思考,服貿好處輪不到自己,「政府和人民在這次學運中吸取到什麼教訓,學習到什麼經驗呢?」盛治仁說,這次學運是官民兩方面徹底反省的契機,有一單位開辦服貿講習,學生擠爆,表示這是全民共同的關切,「此時,應該去瞭解真正開放的項目,不要人云亦云,成熟的公民要廣泛收集資訊,明辨是非曲直。」在政治史上這特別的一頁,應形成共識。
服貿的談判項目包括出版業,難免令許多出版業深惡痛絕。「但我個人是歡迎的,面對挑戰,唯有更努力才能贏得機會,硬坳是行不通的。應當面對當前挑戰,」高希均相信市場機制的良性循環,有競爭才有進步。不過,富於同情心的台灣公民要對弱勢伸出援手,幫助他們適應新政策,瞭解台灣如何往前大步走。
身為觀光產業高級領導,盛治仁說,國際大集團近期接踵而來,早把觀光產業型塑成高競爭行業,消費者一比較,立即優勝劣敗。「莫坐以待斃,要掌握新優勢。」他說,台灣過去對汽車業保護極多,但並沒有讓此業成長,現在脫離保護傘,反而攻城掠地、大放異彩,往國際邁進。
大學生願意走出舒適圈
高希均多年前在中央日報寫過一篇文章,呼籲消費者不一定愛用國貨,價錢要合理,品質要創新,「否則,不是愛它,是害它。」再以麥當勞例,空間乾淨明亮、食物可口衛生,又是二十四小時服務,無不深得民心,競爭力量立竿見影。這故事牽動盛治仁想起眷村自家開的雜貨店,當超商進駐,村中的許多老闆也都嚇到,「我理解這樣的恐懼,但社會往前走,和服貿的邏輯一樣,沒有超商,如何創造出台灣特有的奇蹟,如何成為我們美好生活一的部分?」
盛治仁強調,服貿很多是誤解,以初期最恐慌的美容美髮為利,陸商來台灣只能投資,服務人員並不能帶進來,就算真有專業人員來踢館,台灣最強是人的熱情,聰明,有禮貌。「試想,比一比,對岸有多少吸引力?」不要產生無謂的恐懼,台灣的服務品質與文化不容易被取代。目前滿街都是低消費一百元快剪,但高級美容院照樣生存,因為,消費層次總是分明的。
盛治仁並不悲觀,他看出太陽花學運出發點不是不敢面對,而是愛護土地,大學生願意走出舒適圈,從南部搭車北上關心公共事務,「這總比漠不關心好,」只是,熱血之外,大學生莫自封為天地唯一正義,應多多瞭解資訊,達到成熟公民的水準。
新世代單一價值過度
「服貿是整個台灣與世界接軌的一部份,美國為什麼競爭力最高?就因為最開放。」開放才能引進了人才、資金、資訊與科技。高希均深信,有同情心的台灣人關心和平,會釐清誤會走向民主與和諧。「大學生應自問本身有沒有盡責?除了佔領國會外,還能在積極有什麼作為?此刻正是白吃午餐的反省。」他算出,立法院有三百法案待審,停審,一天就要耗費一千萬,怎能讓情緒再蔓延下去?
擴大反《兩岸服貿協議》黑箱作業,執政當局有回應,這跟沒「答應」是兩回事,只可惜新世代單一價值氾濫成災,自己的觀點神聖不容挑戰,經常只問是非,不問分享。「打開心結,我們需要公正的媒體來收尾,把機會成本省起來做更有意義的事。」三位與談者皆肯定學生自發性的愛國動機,如何退場才是智慧?「民主社會其實不怕有聲音,只怕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