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萬事》悟者的心境

◎星雲大師 |2006.12.26
1474觀看次
字級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學佛的人,一般都希望成佛。但是念佛的人只想求生淨土,參禪的人只希望開悟。悟者的心境,難以各自表明,這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易說明。勉強要說,悟者的境界,就像我們平時的經驗,久遠不懂的問題,一下子豁然開朗:「喔!我懂了!」甚至於禪宗說:「大疑大悟,小疑小悟」,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小體悟,對於一些人、事、理「我懂了」,那也是一種相似的悟境。

真正的覺悟,剎那之間十方三世忽然斬斷,虛空世界忽然泯滅,迷妄的世界被「悟」的一念粉碎,呈現在眼前的又是另一個嶄新的世界。

百千的往事可能浮現在你的眼前,十方世界都會向你靠攏而來,你會目瞪口呆,你會有另一種的驚喜,你會有種種的表情,或哭或笑,或動或靜,情況不一。

悟者的心境確實很難說明,在此也只能勉強一談:

一、從矛盾中統一:矛盾是二種不相投的語言、事物,無法結合。但是在禪門裡,矛能刺盾,盾能抵矛,這不也是一種調和嗎 ?講者說有說無、說是說非,若從另一個角度逆向思考,矛盾又有什麼不能統一的呢?

二、從複雜中單純:千頭萬緒的亂麻,找不出頭緒;但是千絲萬縷,也總有個源頭。甚至青絲一把,複雜無比;慧劍一斬,各自分開。所以「一生萬法,萬法歸一」,從複雜中單純,在禪者來說,千軍萬刃之前他只道一句,多麼灑脫。

三、從障礙中通達:有的人只要稍為遇到一些障礙,就不能過關通達。變魔術的人,儘管千綑萬綁,只要把他的身體活動一下,層層束縛自然鬆脫開來。障礙由何而生?其實障礙也是由人所為,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心中的障礙一除,心中的魔影又在那裡呢?

四、從怨仇中寬諒:在世間上,我們有許多的恩人,也有許多的仇人。所謂「恩人」者,就是曾經幫忙我、濟助我的人;所謂「仇人」者,就是打擊我、障礙我、陷害我、排擠我的人。假如你把恩仇看成是對待的,則無以了脫,假如你把仇恨看成是用來考驗我、增加我的智慧、為我消災、讓我提高警覺,甚至當成是菩薩示現;若能如此一想,不但沒有仇,反而一切都是善知識,都是恩人。就如提婆達多一生陷害佛陀,佛陀反說他是善知識,是逆增上緣,因為沒有黑暗,那有光明?沒有罪惡,那有善美?所以即使指蔓外道害佛,也都是助佛成道的資糧。

五、從殘缺中滿足:殘缺對一個普通人來說,是非常不幸的事,但在一個禪者看來,殘缺就是他的一個圓滿。雙腿殘廢,好在雙腿殘廢,不必出戰絕域,喪失生命;身形醜陋,好在身形醜陋,不必遭受無謂的情感騷擾。所以凡事能退一步想,從正面思考,殘缺也是一種圓滿。

六、從枷鎖中解脫:所謂枷鎖,貪瞋癡也;所謂枷鎖,無明迷惑也。枷鎖能束縛人的身體,但不能束縛人的心。如果心一明,何有枷鎖?所以禪者一悟,即能從枷鎖中解脫。

世間人看事物,總是充滿矛盾、差別、對待;但是在悟者看來,生死一體,有無一樣,來去一致,人我一如。所以只要一悟,宇宙山河,無邊風光,盡在方寸之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