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書院古色背後的雅意
大概是在木椅上和孔夫子交心
談一場仁義的本質
也許能於半月魚池前與文昌星承諾
許一個敦品勵學的未來
是文人情志常駐於此,又或者是
書院有著靈犀孕育文心
數百年歷史,持續鼓盪著詩興
那是紅磚瓦間
藏了聖賢的祕密
我們和世間彼此追尋的乾坤
回應一間老而不壞的書院
躺臥在筆桿身旁
墨色持續在文章裡斑斕
靜觀神像楹聯的面容
等一切衝擊都成了宣紙上
墨客對坐求索,人情詩興的風華
這是幢懷想的典型,久而久之
總等待文人雅士的筆硯
一滴滴點綴,戰火與天災
毀不盡的傲骨,是書院
亙古恆存的梁柱
假若歷史迫使門檻荒廢,讓文人們慨然
譜一筆不尋常的書畫,懷念先賢的光芒
石碑記錄薪火相傳的故事
和政治官吏無情的摧殘
用一字字刻印地記錄傳頌著
無法抹滅的艱辛
重重古色的殿堂
有著揮之不去,足以
滲透性靈的書香
今朝,這會是洗滌遊客的
一味良藥
如果讀書可以讓身心紓解
讓焦躁的靈魂轉向平和
隨那筆尖龍飛紙上
重新找回本善的人性
我們在殿前止步,隨想
提、收、頓、折後解放的書帖
藏在藍漆門後祭悼聖賢碑像
也許我們能乞求神靈庇佑
讓學子的成就一鳴驚人,破除墮落的心神
但不能忘卻苦讀的種種,和
總在心頭吟嘯,如玉山聳立的正氣
所有渾厚浩然,都將展翅在國家的
未來,總會青出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