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優婆夷呂碧城 遇見女俠秋碧城

人間社記者葉月琴台北報導 |2014.03.27
1921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葉月琴台北報導】佛光山佛光文化出版社主辦的第二場《呂碧城文學與思想》新書講談會,日前於金石堂台北城中店溫馨開講。主持人佛光出版社社長滿濟法師、作者《聯合報》副刊組主編楊錦郁博士,以及與談人台灣文學館前館長李瑞騰教授的精采對談,引動近百位文學愛好者穿越時空來到晚清民初,閱讀一代女史呂碧城傳奇的一生。

楊錦郁表示,提到百年前的女權思想,呂碧城和「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秋瑾可謂婦女運動先驅。她們都叫「碧城」,也都提倡女權,但秋瑾是「在裝束上逐步揚棄女性化的服飾打扮,而至於全體認同男性」;呂碧城則表明「女性具有在公共領域成就事業的企盼和能力」。

秋瑾憑媒妁之言嫁給紈褲子弟,在婚姻中飽受不平等之苦,最終因參與革命拋頭顱、灑熱血;反觀呂碧城終身未嫁,且經商有成,生活空間亦由中國擴及歐美、亞洲各地,晚年皈依佛陀、精勤翻譯佛典。

這兩位一見如故的好友,雖在「英雌」道路追求上有相同之處,方向、結果卻是迥然不同的。

李瑞騰教授接著朗誦呂碧城一九一六年、一九四三年兩篇詩作〈西泠過秋女俠祠次寒雲韻〉、〈夢中所得詩〉,他指出,前篇憑弔秋瑾一詩,除可看出兩人深厚交情,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尚未皈依的呂碧城,內心已然深植「生蓮」、「塵劫」之佛教意象。第二篇則是她往生前半個多月所做的絕筆詩,虔誠修習淨土宗的呂碧城預知時至,寫下「我到人間只此回」。

滿濟法師表示,呂碧城無論在文學、女學、佛學等領域皆斐然有成,尤其最令人激賞的是,她不斷地超越自己,從喜歡狩獵轉而提倡戒殺護生;由摩登前衛到皈依佛教;擁有龐大財富卻不斷布施,最後遺願是將骨灰投入水中分享魚族,一生充滿轉折與傳奇色彩。

剛從加拿大回台的Simon感謝佛光文化提供這麼美好的下午,他謙稱自己不懂文學,「原以為會聽不懂呂碧城的種種,沒想到這麼精采。」

《呂碧城文學與思想》中南部新書講談會即將登場,相關資訊可瀏覽http://www.fgs.org.tw/news/news_content.aspx?news_no=20140128000019。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