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再思考「不患寡而患不均」

 |2014.03.25
1830觀看次
字級

服貿協議引發學運,各方討論已多,但有兩個角度可以再思考,一是「懶人包」問題,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問題。

經濟部駁斥「五大謠言」,並點名台大經濟系某教授誤導學生;鄭秀玲表示她支持自由貿易,也贊成簽署服貿、TPP、RCEP等協定,但反對「不對等」的服貿協議。

服貿問題複雜,要讓人聽懂就得簡化,這是網路出現懶人包的主因。但複雜問題一經簡化,就容易失真。這是傳播理論中的「選擇性思考」、「選擇性理解」現象,與傳播者本身的認知框架有關;即使不是刻意扭曲,但經篩選個人不認同的資訊後,得到的結論往往是個人的「傾向」,不自覺地陳述了「偏見」。

普遍來說,支持政策的人因為「沒意見」,通常不發聲;反對者則試圖影響政策而大量發言,所以網路上的懶人包幾乎全為反服貿的。而許多平常不關心服貿的學生,閱讀懶人包而「弄懂服貿」,很可能得到的是片面認識,容易掉進論述的迷思。

一篇「對不起,不再袖手旁觀了—一位企業主眼中的服貿」被網友大量轉載,作者稱並非反對服貿,反而同意產業界必將獲利,但他仍撰文反對。理由是「縱使產業獲利,但財富重分配系統失靈,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錢進了企業口袋,基層民眾不見得雨露均霑」。

這樣一篇形同懶人包的文章,提出類似「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觀點。在占領立法院的學生眼中,如同美國民眾占領華爾街的訴求,以「百分之九十九對抗百分之一」控訴貧富不均,自然容易獲得學生「按讚」。

從家庭經濟來思考,假設父母給子女不同比例的零用錢,當父母跳槽到較高薪企業,子女的零用錢增加,也擴大了差距。這時,子女不應反對父母轉職,而是要求更合理分配。同理,若服貿「肯定必將獲利」,大家要思考的是財富重分配,而不是反對國家更富有。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撰文警示,新一代的貿易協定,關稅減免不再是各國關注焦點,反而是國內法規的「調和」,如環保、勞工等規定,但政府談判的基礎往往是建立在大企業的立場,基層人民可能因此反受剝奪。

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貧富益趨兩極化,就業不穩定,青年失業等資本主義導致的問題陸續暴露,歐洲乃至韓國談論馬克思主義的人愈來愈多。有人期待它成為反資本主義的替代方案;但也有很多人持懷疑態度,認為僅能當批判依據。

韓國經濟發展速度超越台灣,又與多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是政府力推服貿的主因。但韓國民眾掀起馬克思熱潮,值得我們警惕。但「均貧」之下仍會有不均,唯有「患寡」而求「國富」才可能「民富」。然而日本首相安倍呼籲企業加薪而不可得,除了安倍經濟學要檢討,在資本主義的「利己」不「利他」前提下,企業的貪婪及欠缺道德良知,更是主因。

自由經濟反對政府那隻「看不見的手」,但企業那隻「貪婪的手」持續擴大貧富差距。為阻止貧富差距繼續擴大,多提出課徵富人稅、奢侈稅等方案。雖然迄今仍成效不彰,但進行稅制改革,把財富讓全民雨露均霑,是必須努力的方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