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感嘆自己銀行存款的多寡,於是汲汲營營增加裡頭的數字;多一個零便欣喜若狂,少一個零就哭天搶地。但是,這些外在的功名利祿豈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費盡心思的為它增值,那我們是否也應該為自己內在的靈魂加值?外在物質的富有並不能帶給你真正的歡樂;可是內在心靈的滿足,可以讓你在痛楚時亦能怡然自得。每個人天賦資質不一,時間卻同樣有限,所以,為自己加值是一種提升自我能力,修養自身器識的「工作」。或許正如孟子所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養氣」正是一種為自我加值的展現。有「氣」的人不管在言語、談吐上,還是在研究、學習上,自然脫穎而出。司馬遷的文字雄健壯闊,是因為他遊覽名山大川,遍讀古今書籍而致。杜甫的詩作感人肺腑,不僅僅是因其才學修養,也是親身經歷過流離顛沛。人好像是一塊瓷土,要經過「加值」的揉捏、燒製後方能成器。金錢不能帶給你內在氣質的提升,反而讓你迷失於欲望中無法自拔,甚至做出讓人不齒的事。所以,放下對於存款簿中數字的執迷不悟,為自己加值吧!如想培養音樂欣賞的能力,何不聽聽韋瓦第的《四季》、蕭邦的《別離曲》,去感受四季的遞嬗,體會分道揚鑣的惆悵。如想增進繪畫的美感,何不看看莫內的《睡蓮》、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去察覺光影的變化,發現墨濃淡之間的轉折。你我皆是人生這條路的行人,然而,有人邁開步伐,向好的一面走去;也有人徘徊躊躇,逡巡不前。難道是天賦使然?非也。前進與否的關鍵,就在於是否「為自己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