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高齡者常見眼部疾病,有不少人誤認為老花眼而延誤治療,嚴重者導致失明,醫師提醒應早期治療。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彭凱鈴表示,一名六十三歲婦女到院接受門診時說,某日騎機車接送孫子下課時,突然抓不準行車方向和距離,看路上的標線也變得歪七扭八以為是老花,但配了眼鏡後沒改善,到醫院求診。
彭凱鈴指出,患者接受檢查後發現是左眼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接受四次新生血管抑制劑治療後,視力由零點四進步為零點七,視線歪斜扭曲症狀改善,晚上也較能看清楚對向來車。她說,台灣有視力障礙的老年人中,每四人就有一人是因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引起;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中,約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主要的致病因子為年齡、抽菸、陽光曝曬、或家族病史;高度近視的年輕人也可能成為黃斑部病變患者。彭凱鈴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典型症狀為視野模糊、扭曲變形、甚至中心產生黑影或空缺。病變惡化速度快,若兩年內未積極治療,九成病患的視力可能惡化至零點一以下,達到法定失明標準。她說,民眾可多補充富含葉黃素的食物,並預防藍光傷害來保健。平日可用家中的磁磚、窗框等直橫條排列處,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方式,輪流檢查有無扭曲、模糊或黑影等症狀;年過五十歲就應定期至眼科檢查,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