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台灣有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就是街頭政治家特別多,是優點也是缺點。
優點在於凸顯我國的民主政治,人人皆可毫無顧忌地放高言論,缺點則是大家一知半解,導致似非而是的民粹政治。
計程車司機是最典型的「街頭政治家」。可能因為他們生活中欠缺起碼的娛樂,加上對於未來沒有太大的期待,因此聽政論性的節目,遂成為彼等唯一的「消遣」。無論乘客喜歡與否,計程車司機無形中「強迫」乘客收聽他們不喜愛的政論性節目。
或許讓乘客備感「精神上的虐待」,除了給予適時地「柔性的勸導」外,確實是拿他們沒辦法。以立法定制的方式,限制計程車司機大聲播放政論性節目,未免太小題大作了,吾人期期以為不可。
倘若乘客為圖耳根清淨,可選擇不搭乘計程車,或是建議計程車公會,樹立所謂的「職業識別體系」。換句話說,計程車職業公會基於乘客權益,應該設法建立識別標誌,把是否播放政論性節目的計程車做個區隔。除了給乘客方便外,亦可奠定計程車業良好的服務口碑。
優良人際關係真正植根的土壤,端在相互間保持「互動的關懷」。即便是我們不同意部分計程車司機「目中無人」的作法,但是這項播放政論性節目的習性,業已成為彼等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只能利用漸進性的途徑,以期改變他們的習慣,不宜逕自採取立法強制的手段。
俗話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計程車上播放政論性節目,頂多只是眾多社會亂象之中,比較微不足道中之一種,不妨以平常心視之,何必杞人憂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