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福山國中透過「國際卡片交換」活動融入英語教學,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與國際觀。八年級的丁上鈞(右)與林家恩(左),透過卡片與世界交流。 圖/林澔一
【本報台北訊】高雄市福山國中結合英語課,推動國際交流專題,和世界各國學生交換卡片,學生除了學會用英語介紹五月天、一○一大樓及蚵仔煎等台灣特色,也藉此了解白俄羅斯、立陶宛等陌生國家,讓學英語變得既有趣、又有用,上課不再打瞌睡。
教育部昨邀福山國中英語科老師張興蘭分享活化教學成果。她和該校英語科教師團隊,三年來透過「國際教育資源網」(i E A R N),推動「國際卡片交換」等專題計畫,和超過五十國的學生交流,不但大大提升學生學英語的動機,也增進國際視野,曾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
張興蘭說,台灣英語教學太強調紙筆測驗;且教材深受美式文化影響,忽略新興或第三世界國家,國際視野不足。
該校先在i E A R N網站提出專案申請,找到有意願交換卡片的國家,之後在英語課上,讓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卡片,用英語介紹台灣文化,寄到交換國,對方也會回寄卡片。
張興蘭說,大多數學生向國外學生介紹台灣的風景名勝或食衣住行,例如臭豆腐、蚵仔煎、一○一大樓等,圖文並茂,地理、國文和藝術與人文科的老師也從旁協助;也有學生介紹他們最喜歡的樂團五月天、歌手周杰倫等流行文化。
該校國二生林家恩則說,有次收到立陶宛卡片,由於地理還沒教到「波羅的海三國」,等於先上了一課;在烏克蘭動亂前夕,大家還曾寄卡片給當地學生;也有人在卡片貼上比利時巧克力的包裝紙,讓比利時學生知道台灣也能買到該國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