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例 早產兒 裝心導管成功

 |2014.03.14
1544觀看次
字級
早產兒「多多」出生時僅巴掌大、心臟動脈導管無法閉合,台中榮總手術後痊癒,創亞洲體重最輕早產兒手術成功首例。 圖/陳宏睿翻攝
早產兒「多多」昨天出院,被父母開心抱在懷裡。 圖/陳宏睿

【本報台中訊】全國體重最輕心導管手術成功的林小妹「多多」昨天出院,爸爸抱著女兒輕聲細語,欣喜又感謝。

綽號「多多」的早產兒,去年底出生時僅一千二百八十二克,心臟動脈導管又無法關閉,急壞了林姓夫妻,急忙尋求台中榮總的治療。台中榮總說,動脈導管不關閉,會有肺水腫、心臟衰竭等生命危險。主刀醫師傅雲慶用豐富的操刀經驗,穿過她不到「一根米粉粗」的血管,用血管塞塞住她的動脈導管,手術順利,也讓她成為亞洲首個體重最輕,進行心導管手術的個案。

「亞洲第一!」多多的擔任中科工程師的林姓父親與妻子商量後,決定讓多多在台中榮民總醫院進行手術,手術在今年一月二十五日進行,主刀醫師由中榮兒童醫院部主任傅雲慶擔任,手術約三十分鐘,過程順利,多多昨天出院,院方幫她舉辦慶祝記者會,也送上蛋糕祝賀。

中榮兒醫部主任傅雲慶說,過去早產兒不宜進行心導管手術的原因,來自於早產兒的血管十分細微,直徑僅有一、二毫米,不易進行手術,另外嬰兒血管在接觸人工器具(血管塞)時,容易發生栓塞、心律不整的問題,手術有一定風險性。

他說,手術時特別仰賴醫師的經驗,像他已操刀過的心導管手術,就有千多例,因此特別有經驗,在手術進行的過程中,要小心血管塞不要觸碰到心臟壁,造成嬰兒的身體危害;目前手術有健保給付。

他指出,每一個胎兒的主動脈、肺動脈間都有一個「動脈導管」相通,正常情況下,出生後應於數天內自行關閉,若沒有關閉,主動脈的血液會持續分流至肺動脈,導致肺水腫、心臟衰竭而有生命危險。足月兒的發生率約千分之一,早產兒發生率較高。

台中榮總表示,從去年十一月就有一千六百一十克的早產兒,接受心導管手術成功的案例,後來陸續有多多跟另名早產兒,體重全都低於兩千克。多多昨天出院,主刀醫師傅雲慶除了送上蛋糕之外,也為她禱告,希望她未來健康愉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