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言草語--雜草不是雜草

羅慧茹 |2014.03.10
2514觀看次
字級

 我愛花花草草,有時候見盆內有其他的小花小草生長,不忍奪去它們的生命,而動手拔除它們,尤其在它們開著極微小的花朵時,小巧玲瓏,惹人愛憐,點綴在盆內,總覺得也是一件賞心悅目的事,便隨它們恣情開放。但不久,便占滿整個盆內,甚至往盆外蔓延,直到見不到花盆,才隨手拔除,但並未連根拔除,不多久,又見它們快速成長,我原本種植在盆內的植株,被包圍在其中,則顯得奄奄一息,生長得極為緩慢。當時的我也不太在意,心想植物有其自然的生長法則,就不去干擾它們了,誰知蔓生的小花小草韌性堅強,需要百般呵護的植株,終究敵不過它們的放肆,經常就命喪於盆內,而回天乏術。

 但我通常把這樣的情況歸於命定,那是它先天就缺乏競爭力,而沒有思考其中的緣故,於是我還是隨性地種植我的花木。直到有一天,聽了講授景觀設計的羅清吉教授,談到景觀設計種植的要求時,我才恍然大悟,在我認為無傷大雅的事,對一棵植物來說,其實是極為要緊,而且是攸關生死的大事,輕忽不得。

 羅教授說,當期作物之外的植物,它便算是雜草,就算它是我們平日公認的作物,舉例來說,在稻草田中長出芋頭來,此刻芋頭植株便是雜草,在芋頭田中長出稻苗來,這稻苗植株便是雜草。所以就算一朵美麗的向日葵長在草地上,一顆鳥兒啣來的榕樹種子,在菊花田間生根冒芽,都不能任其成長,必須狠下心來連根拔除,為它們尋找更好的地方去生長。這樣的說法,改變了我既定的習慣,我信仰自然法則,相信一切自有安排,卻忽略了各種因緣具足的重要性,於是開始留意盆內的野花野草,不再讓它們率性而為。

 羅教授說,如果讓這些雜草隨意生長,便會搶去主要植株的養分,造成這棵植株難以存活,必須和它們競爭,以草地來說,一棵樹木旁邊也要留下一塊空地,用以堆肥覆蓋,防止雜草蔓生,傷害到這棵樹的根部,影響它的成長。

 原來種植花花草草,還有這麼大的學問,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的心田,也像在照顧花花草草一樣,儘管是一朵小花,因為它的美麗令我動心,捨不得摘除它,而任憑它們肆無忌憚的開花結果,直到它們搶走了主要作物的養分,這如同我們的佛心佛性,在滋養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朝著成佛的大道上茁壯,卻被我們的五欲橫流、貪瞋痴所占據,而障蔽了我們。

 因此,羅教授的一席話,如醍醐灌頂,不但增加我對花草照顧的知識,同時也點醒我對心性的關注,就好比摘除這些蔓生的雜草,不讓它們奪走我們心中萌生的菩提種子,以待有朝一日長成一棵菩提大樹一般。

 此外,我們一直以來認定的雜草,有一天,它也會修成正果,在適當的時機,也就是適當的環境,如土壤、陽光、空氣、水等條件具足時,成為我們所需要的作物,此時我們便不能再稱它為雜草。

 譬如我們選擇一種雜草,正好適合這塊土地的成長,這裡的陽光、空氣和水,它也比其他植物更合適,那麼我們便會選用這種我們平日稱做雜草的作物來種植,它就變成一片綠意盎然,令人看了神清氣爽的草地,在我們眼中的雜草,當然就不能算是雜草了。這時候,其他美麗的作物也得離開,這平日不起眼的雜草,如今躍昇為主角,是因為這時候的它正是我們需要的植物,也可以說,當某一種植物,被稱做雜草,平時讓人棄之如敝屣的,在恰當的因緣裡,也會有機會升格為主角,讓人看到它的實用性,所以萬事萬物沒有絕對性的,只有相對性的存在,有時候,我們平日認定的好花好草,往往也會因時因地因人因境而有了差別,「雜草不是雜草」這樣的說法,也就不足為奇了。 ‧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