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甲午年,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戰爭。
西元一八九四年甲午年,清朝與日本因為朝鮮問題,日本不宣而戰發動攻擊,清朝也發動北洋艦隊進攻,雙方從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豐海戰役,打到隔年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馬關條約簽訂,滿清強大的艦隊竟遭日本摧毀,割地賠償喪權辱國,相當不堪也令人難忘。不過翻開歷史上的甲午年,戰爭頻仍,就像是匹野馬似的爆發力強勁卻難以駕馭。
西元二一四年甲午年東漢獻帝建安十九年,正是三國逐漸形成鼎立局勢之關鍵年,這一年,劉備入四川成都,劉璋投降,將益州牧的印信交給劉備。完成了諸葛亮隆中對策的戰略,劉備終於有了根據地;這一年,聰明機智的楊修,得罪了曹操,遭到殺害;西元二二一年,傳聞漢獻帝被害,劉備因此在成都白帝城稱帝,史稱蜀漢昭烈帝。
而對唐朝人來說,西元八七四年的甲午年,則是唐朝滅亡的關鍵之年。唐朝後期雖然有小太宗唐宣宗如夕陽般短暫美麗的施政,卻已無法撐起將倒的大廈;到了僖宗乾符元年,西元八七四年甲午年時,王仙芝與黃巢在河南起兵造反,王仙芝後來戰死,黃巢成為實際領導者,甚至建立大齊帝國。
黃巢沒有建立根據地,反而像流寇似的到處掠奪,部將朱溫背叛,加上河北軍閥李克用節制,最後黃巢兵敗自殺。黃巢擾亂十年,也為唐朝畫上休止符,朱溫篡唐,開啟了五代篇章。
對宋人來說甲午年也是不堪回首的一段時光,西元一二三四年甲午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與盟國南宋達成軍事合作協議,在這一年滅掉了宋朝的世仇金國。消息傳來,南宋的臣民歡聲雷動,靖康之恥終於能雪了。
不過有識之士已經察覺並擔心,當年聯金滅遼反遭金國入侵的歷史教訓;果然,忽必烈早就把南宋江山當成自家牧場,蒙古鐵蹄攻破南宋襄陽防線後,一二七九年南宋滅亡。
忽必烈很長壽,一二九四年去世,這一年也正巧是甲午年,距離他統兵滅亡金國整整六十年。金國雖然被他所滅,他也逃離不了生死輪迴啊!
(相關內容在下午三點警廣F M104.9頻道《一點新樂園》節目同步播放,歡迎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