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般的農人,大都認為番薯不能連作,必須種過之後,就要休耕。事實上,這種想法並不完全正確。我曾經看到有一個農場,採取日本秀明農法的觀念。不休耕,也不輪作,番薯上午才採收完畢,直接把收成時,剪下來的番薯藤,再種回原本的土地裡。到了中午,另一批新的番薯,已經種好在田裡了。
台灣一般的農人,大都認為番薯不能連作,必須種過之後,就要休耕。事實上,這種想法並不完全正確。我曾經看到有一個農場,採取日本秀明農法的觀念。不休耕,也不輪作,番薯上午才採收完畢,直接把收成時,剪下來的番薯藤,再種回原本的土地裡。到了中午,另一批新的番薯,已經種好在田裡了。
主人說,這一塊土地的表面沃土層,因為都被挖土機挖掉了,變得十分貧瘠,只能種番薯;也由於這塊土地,很適合種番薯,番薯長得一年比一年還好,已經連作十一年了,未來還是準備繼續種番薯。
這個情況,完全顛覆了過去我所聽到的說法。
原來,這種做法的理論是,土壤中有無數的生物,包括肢節動物、軟體動物、原生蟲,和許多不同種類的小藻、細菌、黴菌等。那裡的世界,是非常熱鬧、豐富的。只要不經常使用農藥和肥料,或過分耕耘土地破壞生態,土壤就會自然的愈來愈平衡、健康,充滿活力。
土壤裡的生物,會和農作物的根系互相作用,形成食物鏈,彼此之間互相供應,把對方養得愈來愈強壯、健康、繁盛。番薯就是這樣的,長得一年比一年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