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勇固案」規畫定案,再次精簡外島兵力,將金門、馬祖防衛指揮部降編守備大隊。國軍勵行精兵政策,造成外島兵力銳減,日前有退休將領帥化民建議,金門守軍不過四千多人,守不住中共武力攻擊,乾脆全面撤回台灣。金門撤軍議題引發爭議。
金門是否該全面撤軍,絕非用兵力多寡來計算,否則照前國防部長李傑的評估,台灣正面迎戰中共,只能守十三天或十四天,既然必打敗戰,何不乾脆投降算了,這說法對嗎?
金門稱之戰地前線,「毋忘在莒」勒石,「翟山坑道」海浪澎湃,曾是服過役的回憶。即使目前西線無戰事,兩岸三通一片和諧,碉堡、營區淪為觀光勝地,金門沒有軍人,就像金門沒有高粱酒、菜刀和貢糖一樣,那還算金門嗎?一旦馬祖、東引援例辦理,全數退回本島,那和拱手讓出主權,有何不同呢?
金門是險峻天險,小而彌堅,若非「八二三」、「古寧頭」等戰役守住前方,台灣早已被共黨赤化,這是不爭的事實。
以色列「六日戰爭」,以小搏大的事例,證明作戰不在敵我多寡,靠的是精銳的將士和士氣。
金門是否該駐軍,就像台灣是否應該擁有軍隊一樣,答案一清二楚。
軍方該讓官兵明瞭「為何而戰,為誰而戰」,加強愛國教育和戰備訓練,而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吳一忠(嘉義縣/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