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臂外側,痛得不得了又好麻,舉起來無力,放下更麻……。」
「請問妳做什麼工作?」「我當老師,寫寫黑板,打打電腦,沒特別做什麼勞動,為什麼痛成這樣呢?」
照完頸椎及肩關節的X光後:「妳除了頸椎長骨刺,還有肩關節附近的韌帶鈣化,關節囊發炎。」
「我雙手掌也在半夜發麻,還會被麻醒。」
我建議:「如果妳想舒緩症狀之外,還想學習如何減輕負擔,保養肩膀與頸椎的話,可以考慮接受相關的復健治療。」
「為什麼我連上臂外側的肌肉,也又痠又痛又麻?」
「頸椎第五跟第六節的神經,正分布到那些肌肉,就是所謂支配的皮節。」
「又是頸椎,又是關節,又是周邊神經,我好可憐。」
「因為妳忍了很久,直到三種病都一起發作,讓妳痛到無法忍受,才不得不來看。」
「我以後要多善待身體。醫師請幫我開診斷書,我要認真看病了。」
註:肌腱鈣化(鈣化性肌腱炎)常發生在中年女性,是身體修補受傷的旋轉肌腱,造成鈣質沉積。原因尚不清楚。嚴重時會因肌腱部分破裂,鈣質流入滑液囊,造成局部急性發炎,導致肩膀無法上舉,或後迴時產生劇烈疼痛。
診斷就如同本案例,透過X光檢查,看到在肩膀關節的軟組織,有鈣化成點或片狀,或細條狀的陰影。不需開刀,用物理治療及復健器材治療,有時加上特殊的止痛藥物,必要時局部注射類固醇,或用超音波震波等治療,效果因人而異。
不得已時,也可以開刀直接拿掉鈣化沉積;或在關節鏡下直接取出。不管怎樣,在開完刀後,需要盡早活動,當成復健。若為次發性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有可能是因糖尿病、外傷造成骨折等因素,促使關節沾黏的現象;另外像是肌腱炎、肌肉撕裂等,也都有可能,成為日後黏性肩關節囊炎的危險因子。
關節就像神經訊號傳導的交流道,一旦運輸訊息被卡在交流道時,將造成上與下的通路,都動彈不得,讓大家叫苦連天。要做好保健,不但神經肌肉要顧好,連關節也都要好好保養。
(作者為神經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