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光午後,柔風拂著甜馨的芳氣,穿透葉隙輕灑一身暖炙,舒愉從心谷冉升漫竄,勾拉著我前行的腳步往一幅幅陳澄波畫作立式圖框的定點移動。當我站在最愛的嘉義公園系列畫作前,視神經給步履下了定錨的指令,停駐是必須。
我在畫作與真實場景的比對間游移著目光,還是極愛畫裡充滿律動感的樹影娑婆,那張著南方熱帶質氣的棕櫚大葉,好似揚著滿溢的風就要在畫作裡柔盪起來,周邊樹木枝條蔓生的姿態彷似舞作,規律中輕揚的律動正在儲備,輕舞是下一秒的想像。水道、拱橋、蜿蜒的曲徑……充滿律動氛圍的構圖,用濃烈的色塊筆觸和光點布局把畫作的生命力道推升至極,既使在這麼久的時光遷變後,畫作依舊充滿飽滿的生命力。
對,就是這個生命力引領我來到這個城市,走入這座充滿魅力的公園。
我想起之前在高美館看到陳澄波畫作時的震撼與感動,那不同於印刷畫冊裡縮小圖幅的紀錄式篇章,只能看出構圖與畫面的基本圖像。真實的畫作寬幅大器,油彩堆疊的濃重筆觸和肌理清晰可見,色彩的暈染變化細緻微妙。我迷戀畫作裡天空雲影的迷人色澤在時光之筆堆累加深後染鋪出來的古雅色澤;豔澤的氣燄有了收斂的壓抑。我喜愛濃烈筆觸的油彩在畫布上自然形成的筆刷之痕,彷彿還感受得到畫家作畫時的情感力道,有些鬱厚的圖層在光陰微悄的加筆下剝裂出許多自然的裂紋。
那紋理裡埋著時光之味,就是那麼典雅而自然,是刻意做不來的佳構。
這次因我所居住的城市台南也開始展出名為「澄海波瀾──陳澄波大展」的巡迴展,我再度觀覽其畫作,還是很愛他的嘉義公園系列,於是走訪這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公園,成為必須。
而這舒適暖陽的午後就像禮物,把包裹嘉義公園的美好想像,繫上了愉悅歡喜的綺麗結帶。日光剛好,溫度剛好,和風剛好,走進嘉義公園的我張著好奇、充滿探索的心瞳,不斷張望的……2.一進大門青銅色的國父坐姿像,端雅的慈容讓我想起小時候很多公共空間、圓環、校園裡……這熟悉的銅像就像無聲的老朋友般默默地觀照著我們的生活。但曾幾何時銅像消失在我們習慣的日常場景中,人們也漸漸遺忘了它們的容顏。現在仰望其顏卻有莫名的好感,彷似兒時美好時光的記憶,自動跟著雕像的綻現甦醒而來。
沿著被各式林木圍掩的步道行走,除了讚嘆林相的姿影曼妙,各色調的樹葉被日光穿透出迷人翠薄的豐富色彩,處處都有可以寫生入畫的轉角。
而我老是被古老的舊事物給攫去心魂,已很少見的水泥磚砌溜滑梯,堅厚樸實的質感令人馬上想起兒時校園的古遠年代,顯現滑緻的表面寫記了多少人曾在上頭一溜而下的歡愉。
這老舊的滑梯和旁邊漆繪成色彩斑斕的新滑梯形成強烈對比,如迷宮般的華麗滑梯有著孩子青睞躲藏的嬉戲,而古舊的滑梯不但沒有人玩耍,下方還堆滿清潔隊的竹掃把,在背光的顯影下一股落寞況味油然而生。
但這裡的魅力也就是這種新舊交陳的組構。
老舊荒涼孤冷的清寂與華麗豔澤的新穎交構出迷離的奇異後現代風。許多公園總是把年代老舊的事物通通剷去,只呈現新時代的風貌,尋不出過往的遺痕,也就少了那麼點時光推衍的跡軌。而這裡不一樣,許多各時代的物件都被保存了下來。
我喜歡凝視21號蒸汽老火車頭黑漆穩厚的身軀,安靜地佇立在公園綠野的後方,那麼定,卻仍給我奔馳阿里山高山鐵路的想像。那曾經吐著白煙奔馳在高海拔山林的鋼鐵身軀,乘載了這個以林木興起的城無數的繁華扉頁。雖已退役,歷史榮光的璀璨難以抹滅。3.我喜歡撫觸丙午震災紀念碑的斑駁表面,它外表的形式令人一度以為是清朝時期的古碑,看了碑文的字句才知這是日治時期製作的石碑。我喜歡觀看十二門古砲放置的形式,低矮中有一種全然可親近的距離。那剝落鏽蝕的砲管封記著多少諸羅老城抵禦侵略的篇章。
再往前走就看到陳澄波畫作嘉義公園的另一知名景點,那是畫養著許多獼猴的白色玻璃籠前方觀覽人群背影的畫作。不同於描繪植物為主體的其他畫作,這幅圖主題有獼猴的可愛生動姿態與觀者優閒的倚望,前方的繁花色彩繽紛,也讓圖像充滿鮮活生動之氣。不過這裡現已改成淺藍色的鐵籠,同學說以前這裡還養過孔雀等珍貴的鳥種,小時候來此都會圍著大籠子駐足欣賞,和現在空空如也的籠框差異極大。
我在想,可能是保育或公園管理不易的因素讓這些籠舍變得空盪,我想起自己居住的城市老公園也一樣的狀況。曾經帶給我們歡愉與注目的動物們是過往來公園時很重要的期待夥伴,當牠們消失時,童年那段在公園裡與之餵養嬉戲與觀察的記憶也就封埋於心之瓦罐了。
在沒有錄像的年代,還好有畫家的好作品為我們記錄著昔時的美好,一切都在遷變中,就像嘉義公園一及二號畫作裡水塘裡的群鶴,那鮮活生動的姿態也僅能從畫作裡去想像摹揣了。
依然在公園裡搜尋著陳澄波畫架的佇立景點,探索著過往景致與今日當下風光的雷同與迴異處,看到相似點會有會心的感動,也發現現在的樹木比畫作中的更蓊鬱巨大,畫作中輕渺的空曠感已感受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南國亞熱帶的豐澤之感。望著畫作裡伸展著自由姿態的鳳凰樹,那蒼勁、那古雅又豐美的色彩和筆觸好吸引人啊!
4.續往前行絕然不同的風情一直在嘉義公園裡奏著迴旋曲式。
我們穿過駐立尿尿小童塑像的歐式庭園景區,有著噴泉、水塘充滿水漾風情俗稱小西湖的區域,走過充滿濃厚東方味道的孔廟區,還有無數遊樂設施洋溢親子歡笑的童玩區,現代摩天的射日塔。其中我最愛的區域就是充滿濃濃日式風情的史蹟資料館區,原來這裡是日治時期嘉義神社附屬的齋館及社務所,已有約七十年的歷史。
院內有一棵高大粗壯的楓香非常美麗。在背光的剪影裡枝幹黑漆直挺,是我見過最巨大的楓香樹,嫩青帶微微冉黃的葉片色澤,在日光的暖照下映出輝煌閃耀的亮透翠薄感,很難形容那絕美的姿影,很難相信這是在平地的城市裡,而非山林。
踏進史蹟館檜木的香氣撲鼻而來,好幽香,屬於林野的芳氣圍繞週身,猛然想起這是座因阿里山林木採伐而發展興盛的都市,在廊道的史蹟介紹裡,我也拼湊了這個城市的粗略輪廓,畫上了愈來愈明了的概略。
走出史蹟館踏往參道的濃蔭步道,充滿東洋味的石燈典雅紛置周側,讓人讚嘆這保存良好的歷史遺痕沒有因為政治遷變而有太多的削剷。
公園行腳就彷彿參與了一趟嘉義歷史的導覽之旅,飽滿的歡愉久久難以散去。
感謝我最愛的嘉義畫家,因著你的帶領我領略了嘉義公園的美好,你的畫魂永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