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參加研討會最年輕的學員,是來自布拉格十八歲的陳宜行,他述說自己讀誦《心經》後的改變。圖/人間社記者林孟湘
【人間社記者丁文超巴黎報導】為加強信眾深入人間佛教思想,促進讀書會成員的交流,佛光山巴黎法華禪寺日前舉行歐洲首場人間佛教經證閱讀研討會,百位佛光會員和護法菩薩參加。
本次研討會以《般若心經》為主題。歐洲總住持滿謙首先帶領大眾背誦《心經》,並介紹《心經》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短短二百六十字,涵蓋時空和生命真理。星雲大師曾說,要認識自己,就要讀《心經》。
接著,學員四人一組,合力完成「心經拼圖」的小遊戲,不少老菩薩興致高昂,絲毫不落年輕人之後,拼圖過程中不斷聽到有人問「心無罣礙」在哪裡?找到「行深般若波羅蜜」了嗎?啊!「度一切苦厄」在這裡。眾人對話充滿禪意。
午後,滿謙法師、歐洲副總住持覺容法師和法華禪寺慧聖法師落座講台,開啟「《般若心經》與人生論壇」,由法師分享學習感悟。覺容法師率先表示,他在「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乃至無意識界」這一段中,發現經中反覆提起的「無」,不是沒有,而是「超越」,超越「有」、超越「我」,才有可能達到自在的境界。
慧聖法師則談到「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智亦無得」的經文。他說「無」是沒有分別、不執著,因為好與不好都會過去,過不去的,是我們的心;心過不去,人就過不去,當心念轉變,危機就變成了生機,苦也變成了樂,一切由心造。
滿謙法師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度一切苦厄」一段,當中的「行」是指修行,修行佛法的人又可以稱作「行者」,行者願意認真修行,用佛法智慧對待所有人事物。佛法的智慧從何而來?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需要走出去」,在社會中做萬種事、結善緣,自然培福也修慧。
在研討會結束前,滿謙法師帶領大眾回顧一天所學,並現場回答多位居士的提問,問答之間,更加深大眾對《心經》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