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興紙寮--玩紙、作紙、吃紙、感受紙的溫度

文與圖/好個文創 |2014.02.23
2637觀看次
字級

手寫的字,手作的紙,光用想的就覺得餘韻十足,絕對不是電腦或機器所能比擬的,所以雖然有iPad、有智慧型手機,但還是喜歡用紙寫字,因為,這是有氣質有情感的。

然而「紙」,尤其是近黃昏的手工紙,使用族群愈來愈少,大概只有極少保有寫毛筆或畫國畫的興趣者,或老師與藝術家會用手工紙之外,會專程跑來埔里這間集合台灣數百種優質手工紙的「台灣手工紙店」買紙者,寥寥可數。

事實上,以氣候和水質聞名的埔里,孕育了手工造紙的文化,曾經還是日本及東南亞手工書畫紙最大供應地,因而美名「手工紙的故鄉」,但現在繼續經營的紙廠所剩無幾,廣興紙寮為其中之一。

面對傳統造紙業的凋零,廣興紙寮早於1995年開始轉變方式經營,並陸續推出手作抄紙、拓印、紙扇等DIY體驗,選用100種台灣花草為素材的「自然造紙創庫」,可以吃的「菜倫紙」,以及2008年在紙廠內成立的「台灣手工紙店」,都是希望讓更多人看見紙的文化,看見擁有一身好技藝的師傅,得以有機會將技術傳承,並創造更多利潤以提升師傅的待遇。

除此之外,只要是廣興紙寮製作的紙,一定在包裝上註明紙的製作日期、重量、編號,以及參與配料、抄紙、烘紙的工作人員的姓名,是為──「紙的履歷」,這些都是以前不會有人注意的細節,也充分展現了做紙人的鄭重,讓人體會到手工做的、獨一無二的特殊是無法取代的。

招招絕活,工夫道地

有人說過,認真工作的人最美麗。在廣興的每位師傅,身手都極不凡,拿大竹簾揮過來、持棕刷刷過去、再用竹竿撐起大張紙……頗有華山論劍之架式,招招絕活,工夫道地。

每一張手工紙都非常的薄,師傅用相當大張的竹廉,不斷在冰冷的紙漿水裡前後左右擺動竹簾抄紙,將浸在水中的紙漿濾出,要能均勻竹簾上的紙漿厚薄,是極憑經驗及感覺的工作,抄紙師傅操作的流暢度就像是一幅潑墨山水畫,穠纖合度。

抄紙師傅將瀝出來的溼紙堆疊成一大塊的「紙豆腐」,靜置一夜後,放在壓紙台上,承受粗重木板數層,藉旋轉力將木板向下壓,擠壓紙豆腐成為「紙豆干」。過程中,因為紙還帶有很多的水分,加上很大的一張紙,力道一沒拿捏好,很容易就破了,一切前功盡棄;而經過壓榨逼出水分的紙豆干,還必須放在平均100°C的平台烘乾,這必須擁有多年經驗的師傅才能精準的烘乾紙張,若烘太久就成了「香酥脆」。

冬天,冰冷刺骨,雙手不斷泡在水裡容易破皮生瘡;夏天,升騰的蒸氣,在平台上刷整紙張,汗流浹背──每天從上工開始的第一張到下班最後一張,約抄600至1000張,張張馬虎不得。

從抄紙、壓紙到烘紙,每一個步驟都是大學問,都是蘊含多年累積的功夫底子,影響每一張手工紙的完成,所以在「紙的履歷」寫上抄紙、烘紙師傅的姓名,才是有始有終的交代。

對傳統工藝的重視,對工藝職人的尊重

轉進埔里鐵山路,循著彎曲小巷走不久後,便可看見斗大的「埔里紙產業文化館」,進來之後沿著紅磚黑瓦的老房子開展(那是廣興紙寮主人黃煥彰的家),雖然有小小的警戒線提醒內為私人住宅不開放參觀,但還是有人會誤闖──在過去的傳統產業中,家與工廠緊密不可分,但現在,則成為產業的觀光景點,也是許多學校戶外教學最佳場所,隱私自然受到些許破壞,但如果能夠因為這犧牲而喚醒大眾對傳統工藝的重視,對工藝職人的尊重,甚至能從觀光所得收入來貼補製造收入的不足,這大概是黃煥彰夫妻最大的心願了。

面對這些平均年齡65歲的造紙師傅,黃煥彰告訴我們,他內心其實有很大的愧疚,「每個月發薪水,我都覺得對不起這些師傅,沒有能力讓他們有更好的收入。」這番話說得相當誠懇,又非比尋常的重,這背後可以探討的問題實在太多了。

的確,我們買任何東西都重視出產地、強調品牌,那是品質的保證;一幅蘇士比天價賣出的畫,卻沒人在意藝術家揮灑的紙張是哪裡買的,哪裡出品的,更遑論願意多花點錢買一張紙。於是,廣興紙寮大力推廣「紙的履歷」,展現了對做紙人的崇敬。

廣興紙寮將自製手工紙人文化、藝術化與美學化,經過手工精緻創作出年畫禮盒、年曆、手工書、押花藝術紙、卡片、書籤、紙扇、紙燈籠等各式文具用品,另創作「撕畫創作」、「茭白筍殼相框」、「立體紙花」系列等,讓紙張製造與藝術創作進行更多對話的可能。

從過程中了解手工造紙的藝術

當然,來到廣興紙寮除了要「拜見」作紙師傅的手藝,更重要的就是要「學手作」,親自來體驗一張紙的完成。

從迷你竹簾抄紙來體會紙漿的不均勻,硬是黏著竹簾難以過濾,笨手笨腳的東黏西補後,紙漿看似許多坑疤;決心放棄重新來過,第二抄還是沒多大進步,應該是薄薄一張紙,卻弄成正常薄度的兩三倍。

望著好不容易成形的紙漿,小心翼翼,放上自己設計的押花,卻感覺腸枯思竭,毫無美感;「紙」能打著紙上袖珍壓紙台,門外漢做的紙較厚,還需等待約 15 分鐘紙才會乾。或者將手工紙用拓印來加工印刷,有各種不同造型的拓台可供選擇,完成的紙品可作成扇子或紙簾捲軸。

自己手作的成品或許遜色於師傅的手藝,但重點在過程,從一步步具體而微的步驟中,看歷史的音符跨過紙張,看紙張的呼吸拂過殘垣,了解手工造紙的藝術,了解一個產業的興衰起伏,不枉到此一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