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菜園開放讓當地居民、遊客隨意摘採,只需隨喜將菜錢投入精心打造的木箱內;連國外遊客都覺得很新鮮。 圖/張進安
【本報屏東訊】「捐獻多寡看個人心意,重要的是土地有了活化再利用的價值。」屏東縣佳冬鄉「六根媽媽教室」認養原本荒廢的土地,並仿效日本「良心菜」的精神,打造成「六根媽媽良心菜園」,不僅土地活化,更凝聚村民的心。
屏東佳冬鄉著名的古蹟楊氏宗祠旁,有一塊約六百坪的私人荒廢畸零地,以往遭人亂倒垃圾、髒亂不堪。前年初經佳冬鄉公所認養,栽種成波斯菊花海,暫時解決問題。但花海凋零後,土地又閒置荒廢,故態復萌。
四個月前,佳冬鄉六根媽媽教室班長賴榮貞,號召義工媽媽利用閒暇,將荒地闢成良心菜園。
「剛開始真的超辛苦!」教職退休的義工媽媽邱素珍說,每天早上六時,婆婆媽媽就捲起衣袖,開始動手除草、砌石、鋪草皮、搭門樓,全部一手包辦,並請來駐村藝術家建置各種裝置藝術,點綴其中,也讓原本抱持懷疑態度的鄰近村民,漸漸發現這裡的蛻變,紛紛投入義工行列,人數也從原本的十餘人,增加到了近五十人。
曾在教育界服務三十二年、退休後在屏東林區管理處擔任義工的曾森達,更利用廢棄木牌,以毛筆字親手寫上客家俗諺,將菜園外圍打造成「客諺步道」,讓遊客透過簡單介紹,體認客家祖先的生活經驗與智慧,也讓良心菜園增添文學氣息。
「我們只是不捨生長的土地遭棄置。」賴榮貞說,良心菜園開放讓當地居民、遊客隨意摘採,只需隨喜將菜錢投入精心打造的木箱內,再將所得的錢用來買菜籽,不斷耕作、收成,讓愛心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