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緣的居士,比僧侶更多,就如我接觸的國大代表蔡念生居士,也是其一。
蔡念生居士,中國大陸安東省人,光緒二十九年出生,他是安東省國代,在我認識蔡念生老居士時,他就一直投稿給《人生雜誌》,且是長期不斷,不計稿酬。
我曾到他府上拜訪,見他在炎熱夏天穿了件無袖背心,滿身大汗地伏案疾書。他在佛法的研究上,下過很深的功夫,著述也多有見解。他的著作《鳥獸春秋》上、下冊,就是由我成立的佛教文化服務處出版。《鳥獸春秋》這個書名是我替他取的,奇怪的是,那時沒人買這本書;現在想起,這本書實在不錯,不知為何如此?
其實,他當時是為了幫我的忙,因他看到我的佛教文化服務處想出書,但卻沒書可出版;為捧我的場,索性把《鳥獸春秋》這本書交給我出版了。
我和他來往的機會很多,他實在是位恂恂儒士,為人正直,對我們青年僧侶尤其愛護、尊敬,所以,今日回憶起他的道貌形態,還是非常感念,永銘於心。
記得當時初來台灣的國代,都很貧窮,大概是因那時才剛選過總統,就撤退到台灣,而國代要靠開會才有收入,沒有開會,恐怕連吃老本都很困難。
蔡念生居士除寫作外,也很關心佛教文化,他曾和趙恆惕、鍾伯毅、屈映光等許多黨國元老,發起影印《中華大藏經》。
我也參加過他們幾次召開的大藏經會議,覺得蔡念生居士有股傻勁;那時,《中華大藏經》的發起人雖多,但對於印行大藏經,蔡居士有股捨我其誰的勇氣。
可惜《中華大藏經》只是影印本,並未整理。但蔡念生居士確實對歷代藏經版本,都做過審查,並出版一本《三十一種藏經目錄對照表解》,工程浩大。
儘管《中華大藏經》的印行,只是保有前人智慧,並未增新意,但畢竟那時宣傳大藏經最方便的方法,就只有影印,況且幾年才出版一本,可見其經費困難。
後來,佛光山發起編纂《佛光大藏經》時,我把它分為十六類,其中最困難的五類,現已出版,其他也將完稿。若能再假以二、三年,集合四十年歲月,總能完成《佛光大藏經》的出版。
佛光山編纂的《佛光大藏經》,是經過重新標點、分段、考證、校勘、編訂、排版後,再出版。一切工程都由佛光山比丘尼主其事,希望能於二○一五年全藏出版。
我覺得,蔡念生居士的《三十一種藏經目錄對照表解》,將來與《佛光大藏經》相互參考,必定有其意義。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