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利民方案 為何不能行?

俞寧人(台北市/資深媒體人) |2006.12.20
427觀看次
字級

朝野立委提出十三項減稅方案,其中包括教育支出、房屋租金、購買書籍、電腦、贊助文化表演等的個人開支,均可在申報時享受扣除額。

但財政部對此減稅方案表示反對,認為對個別支出作枝節性的減稅,無助弱勢大眾受惠,而應作全面性與整合性考量,計畫明年初提出「低稅負、大稅基、簡化稅制」的方案。由於立院民進黨團甲級動員反制,最後決定保留,交由財政部於三個月內提案後再行協商。

稅制要公平 還須有政策目標

台灣稅制不合理眾人皆知,富商可享受多項名目的減免額,而受薪階級一毛錢都難逃,以境外所得免稅而言,台灣巨富存放於海外銀行的存款或基金,據估超過兆元,這些存款利得依法均可免稅;而中產階級儲蓄在台灣的存款利息,夫婦兩人的免稅額僅二十七萬元,此種稅制無異於鼓勵富人將財產存放國外,任由國家稅賦流失。

一個國家的稅制,本就具有政策的指標,例如上世紀八○年代前,美國政府鼓勵以消費促進市場繁榮,因而房屋貸款利息不論多寡,一律可在個人所得稅減免;至八○年代中期,政府又考量國民儲蓄率不足,遂規定一人僅限一屋可獲減免,約束信用無限擴張。

至於教育支出及因職業所需的書籍、電腦、文具、視聽器材等支出,甚至出席會議的差旅開支均可抵稅;其中當然有鼓勵在職人員進修、閱讀、避免脫離時代潮流之意。所以稅制的設計,除了公平原則外,還應包括有遠見的政策目標。

迫傳產出走 受薪階級負擔重

國民黨執政早期,賦稅制度是量出為入、毫無章法,政府先估量一年的財政開支多少,再設計稅制;此後,經濟起飛、稅收大增,而稅制優先考量的是如何引進外資發展出口產品,故對高科技產業給予極大的減免稅空間,完全不考量貧富差距的擴大,及教育、文化提升等問題。

目前財政方面最大的困局有二,一是台灣生產量最大、最能賺錢的行業高科技,政府課不到稅,而傳統產業及一般薪資階級反而稅負沉重,無形中等於鼓勵傳統產業出走,以避免高成本而降低競爭力。

國家財政的籌畫不外開源節流四字,舉世皆然。台灣因有高科技獎勵投資條例,這一塊大餅看得到吃不到,開源部分至少損失以千億元計;而節流部分,軍購的巨大水龍頭如不能堵住,政府絕不可能輕言減稅以施惠小民。

軍購無底洞 應挪作減免賦稅

二是政府最大的財政負擔是軍購,正常的國防預算已夠龐大,如再加上一年六、七百億元的軍購特別預算,怎能不負債累累?軍購像個無底洞,潛艦、反潛機、防空飛彈要六千億元,此預算案尚擱置在立院程序委員會,而國防部又急著要汰換F-16戰機,又是千億元,這樣下去不知伊於胡底?

而國防部長卻誇下海口,只要軍購到位,如果共軍來犯可支撐兩周,但是兩周後又將如何?未見部長有具體的方案,靜候美軍來援嗎?但美方未作承諾,要與共軍作殊死戰嗎?台灣軍民值得這樣犧牲?台灣一旦變成焦土,就算勝利又將如何?

目前台海形勢,已不是你死我活的局面,雙方都有容忍的界限與空間,即使增加軍購,也不表示能增加談判籌碼,與其花天文數字的預算與中共作軍購競賽,反不如節省,挪作鼓勵教育與文化的賦稅減免,促使在職進修,大幅提倡一般國民的就業能力,進而促使我國的經濟發展更上層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