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
案例:
曉娟與男友皆已三十八歲,兩人交往五年,感情穩定,論及婚嫁,男友的父母早年離婚,男友和哥哥與母親同住。哥哥因八年前母親反對婚事而離家出走至今,曉娟和男友考慮今年結婚,但因男友家太小,與男友母親討論是否更換大屋或在附近另購一小套房。男友母親對此提議相當憤怒,反應激烈,認為曉娟帶壞兒子,並想詐騙兒子的錢,要求兒子與曉娟分手,曉娟和男友除了錯愕,還相當難過,想知道該如何與長輩溝通?陳金燕教授詳解:
根據案例描述,三位相關當事人——曉娟、男友及男友母親,在婚後住屋的議題上,顯然分成兩邊:曉娟和男友一邊,男友母親一邊。這種情形造成男友母親對曉娟強烈的不滿,也帶給曉娟和男友極大的困擾。
先就曉娟和男友這邊談起,兩人在難過之餘,仍有溝通的意願,進而希望知道如何與母親溝通,顯示兩人不僅對結婚一事認真,也重視單親母親的感受。同時,從兩人想在「更換大屋或在附近另購一小套房」二選一的構想上,也可看出兩人計畫婚後與母親同住(更換大屋)或相互照應(住在附近)的意圖。只是,如何讓男友母親了解他們的想法與善意,應是溝通過程中的重要關鍵。
再從男友母親的角度來看,她所看到(或說「解讀」)發生在眼前的事實是:兒子為了結婚,對女友「言聽計從」,不論是換大屋或買套房,都是在打「錢」的主意;因此,她一方面不滿兒子女友的「陰謀算計」,另一方面也不滿兒子的「背叛」。不過,若進一步考量男友母親的人生歷程,她經歷了許多與「婚姻」有關的負面經驗:離婚、單親、長子因婚事離家等,這些負面的經驗極可能構成她在面對次子(曉娟男友)計畫結婚時的「成見」,由於這些「成見」的影響,讓她傾向從負面角度來看待兒子及其女友的提議,也就很難體會這些提議背後所隱含的善意。
因此,如何消除男友母親因「過去負面經驗」而存有的成見與負面解讀,進而感受到兒子及其女友的善意,則是曉娟他們在與男友母親溝通時,必須先放在心上的。換言之,曉娟和男友須先以「同理心」了解男友母親心中可能存有的疙瘩與芥蒂,再以「同理心」了解男友母親的擔心或顧慮,最後才能讓男友母親了解他們的想法與善意。
「同理心」,是目前大家都能朗朗上口的「用詞」,只是,在人際溝通中真正能抱持「同理心」且確實做到的人,其實並不多。要真正做到「同理心」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有耐心聽對方說話,不急著說自己想說的話;其次,不僅要「聽到」對方說的話,還要能「聽懂」對方所說的話;最後,要以對方能理解與接受的表達方式,讓對方知道自己的了解與聽懂。
結婚是兩個人的事,因此,曉娟和男友須先建立共識:與男友母親溝通是兩人共同的事;但因為是男友的母親,所以最好由男友出面去溝通。從兒子的立場與角度,認真用心地傾聽並體諒母親的心情與想法,並以母親能理解、接受的表達方式,讓母親感受到兒子真的了解她心裡的想法;曉娟則以支持男友、理解男友母親的立場與態度,從旁協助溝通。
當然,溝通是雙方面的,因此,除了以上給身為晚輩的曉娟和男友的建議外,也想給身為長輩的男友母親一點提醒:雖然,子女的生命源自父母,但子女的主體性與自主性卻不是父母可以任意剝奪的,因此,隨著子女的長大成人,父母也需要學習「割捨臍帶」,尊重子女的自主與選擇。父母期待子女孝順的同時,也宜以慈愛來成就子女的規畫與發展。
★「女人104免費法律諮詢暨心情協談專線」:02-3393-3575★專線服務時間:10:00-12:00;13: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