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百萬人興學紀念館將於十七日落成,感謝百萬信眾每月用一百元善款,十多年來興辦宜蘭佛光、嘉義南華、美國西來、澳洲南天、菲律賓光明等五所大學。
其實除了信眾贊助興學外,還有一群辛苦的義工,每周默默的整理資源回收物品,並變賣所得贊助興學。
今起一連四天,本報將介紹參與資源回收義工的故事。
【記者願心台北報導】很多人下班後只想回家休息,但現年六十九歲的陳阿清不一樣,每天白天在道場當義工,傍晚到餐廳工作,下班時都已午夜十二時半,但她仍不得閒,還會順便把餐廳裡、住家附近,可資源回收的物品都帶回家清理、整理,常常弄到凌晨三時多才得以上床睡覺。
陳阿清笑說,雖然這樣的生活很忙很累,但身體反而更好,「白天忙道場的活動,晚上忙工作,別人在看電視,我在弄回收。失眠啦、沒事做啦,這些事完全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我一碰到床整個人就睡著了。」
身為虔誠佛教徒,陳阿清平時熱心參與道場活動,不論是捐血、行堂、往生助念等的活動,都可以見到她的身影。
多年前,松山分會會長邱月春在找為佛光大學資源回收的義工,陳阿清便加入團隊。
剛開始陳阿清是隨車義工,由兒子開車,跟著其他義工到各定點回收。後來因經濟壓力,無法再做隨車,她便跟佛菩薩祈願,讓她找到一份可以兼顧回收並維持家計的工作,沒多久就在住家附近找到晚班餐飲服務的工作,白天不是在住家附近整理回收物,就是到道場幫忙、當義工。
「做資源回收,救了我的二個兒子。」陳阿清表示,以前兒子因工作認識一群酒肉朋友,黃湯下肚後,不但會對家人惡言相向,甚至會家暴,甚至因喝酒而丟了工作。
她常常勸兒子要改變惡習,但她兒子根本聽不進去。但自從她把兒子帶去做資源回收工作,其他師兄、師姐會幫忙勸說,不但改變兒子的衝動個性,那些壞朋友也遠離,陳阿清就更賣力的做資源回收。
「我在道場見到佛菩薩,雖然靜靜的不說話,卻能度一切眾生,所以我就決定換個方式來勸兒子。」出車回收的前一天,陳阿清會寫紙條叮嚀兒子,明天要開資源回收車,要注意安全。兒子見到她寫的字條,前一晚就會自我節制喝酒。
鄰居剛開始見到陳阿清的兒子在做資源回收的工作,都以為他是要拿去賣,然後買酒來喝,所以瞧不起她兒子,後來常常看到寫著「佛光大學資源回收」的車子來載回收物,還見到許多義工穿著佛光會服來幫忙,才相信她兒子真的變好了,甚至還多次真心稱讚陳阿清的兒子:「原來做回收,可以改變一個人!」
不認識陳阿清的人,看她這麼認真的做資源回收工作,還以為是為了維持家計,但是她說:「如果回收是為自己而做的,那我才不願意去做呢;回收賺的錢又沒有多少,還常常被人嫌髒亂。我做資源回收是為了要建大學,感謝大師讓我有機會做資源回收的義工,因為它改變了我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