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千古艱難為一死——當代社會的善終課題(八)

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學術副校長) |2014.02.09
1532觀看次
字級

(三)醫療政策、制度與法規層面(續)

根據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的分析:健保如果只是為了個人財務風險的保障,那麼就應該保大病而不保小病;但是如果是為了追求個人健康,那麼就應該從平衡日常飲食等預防保健著手,更不應該保大病,因為保大病的成本效益最差,就像治療癌症的標靶藥物,其實效果不大,卻要花很多錢。但是他也特別指出其中的矛盾與兩難:我們的健保經費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支出(一千五百億元)是在病人死亡前三到五個月花掉的。如果你知道病人短期內終究會死,為什麼要救?但是如果你不救,又怎麼知道救不活?

這就觸及到了生命更深沉的問題:到了一期生命的最後階段,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尊嚴」與「死亡尊嚴」究竟是擺在醫院的手術檯上由醫師操刀掌控,還是讓自己可以優雅地自主掌握?我個人一直長期關注生死的問題,雖然不是健保的專家,但是我觀察到有些國人喜歡「逛醫院」,除了浪費醫療資源、消耗自身的福報外,其實也容易在醫院裡受到不必要的感染風險。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身心健康,主要是建立在自我健康的日常生活習慣上,包括正常的起居作息、飲食、運動、睡眠等等,而不是完全仰賴外在的醫療和健保。如果大家能以「惜福」的觀點,幫後世子孫多留一點資源,健保可以走得更久。並且如果能早一點對自我生命的永續經營,積極規畫,後半輩子的生活品質,可以更自在、更優雅,更可以「瀟灑走一回」。(四)醫療文化層面:包括全民的醫療文化之建設,醫護教育之普及,全民衛生習慣之養成,民眾飲食及用藥觀念之導正等等。

其實,全民的健康問題,不只是醫療實務、健保政策及制度問題,更是醫療文化問題。我舉一個實際的例子,讓大家了解問題之所在:台灣民眾的洗腎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為什麼?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規定大四的同學必須要作「畢業專題」,通過才能畢業,前幾年有一組同學的畢業專題,是針對民眾「冬令進補」的飲食文化而做的田野調查研究,而以嘉義大林地區的「薑母鴨」、「羊肉爐」等餐廳作為田野場域。同學們除了訪談一些到餐廳消費「進補」的民眾,也訪談那些餐廳的老闆。

有趣的是,那些餐廳老闆他們自己都說:像「薑母鴨」、「羊肉爐」這麼「補」的料理,其實「不宜」經常吃,一個月「補」個一兩次就夠了,如果每個星期都來「補」一次,就有點多了。但是有不少客人三天兩頭就來「進補」一次,還有一些客人在冬令期間「天天」都來報到,「大補特補」一番,長此以往身體怎麼受得了?到時候不洗腎都算是奇蹟!

還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社會現象,同時也是很嚴重的醫療文化問題,就是台灣民眾很喜歡買藥、吃藥。台灣的旅遊業有句順口溜,描述一般民眾外出旅遊時,不管在國內還是出國,都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逢店買藥」,很生動的反映了台灣老百姓的藥品文化。

此外,台灣的地下電台充斥,一打開收音機所聽到的,幾乎都是賣藥的廣告。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很認真地去聽這些賣藥廣播的內容,哇!不得了!電台賣藥節目主持人,個個口若懸河,說得天花亂墜,以民眾身心健康為己任,所推銷的藥品項目內容應有盡有,從頭頂到腳底,從內科到外科,從皮膚到血管,從筋骨到關節,眼、耳、鼻、舌、身、心、肝、脾、肺、腎、五臟六腑無所不包,而且藥效神奇,藥到病除。其實,那些藥大都來路不明,有很多摻有類固醇,吃多了不洗腎才怪。

台南市政府曾經因為多起民眾檢舉,控訴地下電台的藥品廣告混淆視聽,危害民眾健康,市政府衛生局就請了一批大學生,來「監聽」那些地下電台廣播內容,結果這些大學生聽了之後,居然說他們都好想去買藥來吃吃看,可見那些「地下電台藥商」的「魔力」有多強!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