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顯校系特色招生大學出奇招

 |2014.02.05
1669觀看次
字級
弘光科大護理系臨床技能教學中心,配置「高擬真模擬病人」,可模擬真人反應,會哭也會喊痛。圖/陳淑芬
亞洲大學食藥用菇類研究中心不斷嘗試摸索,經濕度、溫度及二氧化碳等環境控制,成功栽培出彩色木耳。 圖/亞洲大學提供
淡江大學建築系學生記錄居民口述歷史,另類「保存」了台北市紹興社區。圖/淡江大學提供

弘光臨床技能中心

高擬真模擬病人 縮短臨床距離

【本報台中訊】處理「高擬真模擬病人」不慎,她會哭、喊痛,還會死掉!弘光科大護理系臨床技能教學中心打造臨床模擬現場,快速增長專業能力,縮短臨床距離。

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主任陳淑齡表示,弘光科大在九十七年打造中部校園第一個臨床技能教學中心,引進單價兩百五十萬元的三具「高擬真模擬病人」(SimMan),包括兩位成人與一位嬰兒,耗資千萬元打造三個模擬病房及相關診間。

「SimMan會哭、會喊痛,還會死掉!」弘光科大護理系副主任雷若莉說,「高擬真模擬病人」可模擬真人反應,且皮膚細緻,體內裝設有精緻的電腦IC板,依教案設計表現不同臨床情境及生理參數變化、症狀,在監視器上顯示不同生命跡象。

「唉!很痛,很痛!」實習學生走進病房抽血,針若沒打進血管,躺在病床上的SimMan在電腦控制下會喊痛;若發生突發緊急狀況,學生處理不慎,SimMan也可能會「身亡」。雷若莉指出,因SimMan極為逼真,在教學上盡量不設定身亡狀況,以免對學生造成太大的衝擊,在電腦端控制的老師發現學生處理不慎時,也會及時現身搶救SimMan的「生命」。

雷若莉並以「高擬真模擬病人」嬰兒(SimBaby)為例,她說,教案若設計為嬰兒拍痰,若學生拍痰的力道及位置不對,SimBaby就會哇哇大哭,若哭嗆缺氧,就會出現發紺等臨床症狀,猶如面臨真正的小病人。

雷若莉說,學習認知跟實際操作還是有一段距離,在臨床直接接觸活生生的生命,透過「高擬真模擬病人」模擬實際臨床案例,可讓學生從中學習,減少臨床醫療錯誤。

亞大菇類研究中心

用環控養高級菇類 年產值上億

【本報台中訊】迪化街今年年貨抽查,竹笙漂白劑全不合格。亞大菇類研究中心環控成功培養白木耳、舞菇,已創年產值上億,將著手育產竹笙。

亞洲大學在六年前成立食藥用菇類研究中心,由前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長、亞大健康學院院長林俊義主持。林俊義表示,菇類研究中心研究栽培台灣難種的菇類,包括:白木耳、舞菇、竹笙、猴頭菇及杏鮑菇。

林俊義說,台灣白木耳市場需求量大,但台灣禁用部分農藥,菇類成長深怕蟲害,未施用農藥難以種植,台灣幾乎全靠中國大陸進口,但中國大陸有農藥使用等問題,品質良莠不齊。

林俊義說,菇類中心經濕度、溫度及二氧化碳等環境控制,在二○一一年成功栽培出白木耳,並具大量生產的經濟價值,近期再成功透過環控栽培舞菇,已具有大量生產的經濟價值;未來將朝向竹笙栽培研究。

「摸索四年透過環控,才成功栽種出白木耳。」林俊義表示,成功的關鍵包括找到香灰菌作為白木耳的「伴生菌」,幫助分解培養填充料養分;並研發出白木耳專用栽培瓶,以木屑、玉米芯粉及米糠做配方,栽培瓶已取得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的專利。

林俊義說,白木耳功能很多,能烹煮,加工製成飲料、化妝品、保健品,經技轉生產商品化,有二十多家廠商加入創意產銷聯盟,預計今年將創下上億年產值;未來將再擴增創意商品化的產值。

菇類研究中心也成功栽培出之前大多仰賴日本進口、台灣少見的舞菇。經過癌細胞及動物實驗發現,舞菇萃取液對於肺癌、腎癌、肝癌、乳癌及大腸癌等重大癌症具有抑制功用,適合醫療發展,可望成為菇類的明日之星。

淡大建築系師生

記錄口述歷史 另類保存老社區

【本報台北訊】「每扇門背後,都是人生故事」,台北市紹興社區拆除沸沸揚揚,一群淡江大學建築系學生,去年利用服務學習課程的機會,走訪紹興社區並記錄居民的口述歷史,將這個將被拆除的老眷村,以另類方式保存下來。

淡江建築系助理教授劉欣蓉表示,紹興社區是台北市少見的聚落,歷經「日治」、「國共內戰轉進台灣」、「台灣工業起飛,年輕人離鄉背井打拚」三個階段,建築空間、居民生活都是重要的歷史資產,因此這堂課就選紹興社區,透過兩周的工作營,讓學生深入當地,並記錄居民生活。

修課的學生賴怡婷,選擇採訪在社區居住超過六十年的朱阿嬤,賴怡婷說,阿嬤不願搬離居住多年的老房子,寧可一個人獨居,因為房子是她一輩子回憶;賴怡婷說,阿嬤非常節儉,家電幾乎都是撿回來修一修再用,為了省電費,她幾乎不開電燈、電扇,但為了迎接這一群學生,阿嬤大方開燈、開電扇「分享」。

賴怡婷說,阿嬤屋內一景一物都有故事,例如屋角不起眼的老舊縫紉機,可是當年養活全家大小的功臣;保存多年的玉鐲子,是阿嬤和兒子、孫子到澎湖玩的紀念品;而牆上老舊的葫蘆裝飾,是阿嬤的媽媽,當年為慶祝孫子孫女誕生,自己採瓠瓜做的慶生賀禮。

另一組學生周楠紘,則訪問眷村後代居民毛先生,並記錄他的家族故事,例如當年在水餃內包銅板、除夕夜門前不關燈、趴在鄰居窗縫看電視的陳年往事。

周楠紘說,大學生生活單純,很難想像社會底層人群的生活,希望透過紀錄,讓更多人注意他們的生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