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昨天召開十二年國教課程審議會,討論國文及社會課綱微調,其中歷史課綱受到台灣教授協會、本土社團等抗議,最後順利通過,包括中國改成「中國大陸」,日本統治時期加上「殖民」兩字。
教育部主任秘書王作台表示,教育部從一○一年七月起展開三階段課綱微調,第一階段針對數學和自然科,去年七月上路,今年入學的十二年國教首屆高一新生起適用,昨天討論國文和社會科課綱微調,預計明年八月起適用。
王作台說,歷史課綱微調主要是讓將教科書內容及用詞更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精神。地理課綱中提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的大陸地區,修改為「中國大陸」,歷史也是一樣,以符合憲法。
王作台說,政府遷台之後過去都只能寫白色恐怖,這次加入反共政策與白色恐怖;日本統治不論寫日治和日據都可以,這次微調加入「殖民」兩字,談到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則加入「侵略」兩字,慰安婦加入「被迫」,都是呈現事實,要說「去日本化」也沒有錯。
國文微調加入〈楚辭〉、〈荀子〉及〈史記〉三篇古文;公民與社會第四冊「經濟學與永續發展」中增列「經濟福祉應將所得的成長和分配均納入考量;應以均富為目標,兩者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