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年暖冬年,讓科學家更關注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根據研究,過去一百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攝氏零點六度,台灣的均溫又比全球高出攝氏一至一點四度,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灣夏季均溫將從攝氏二十幾度,飆到攝氏三十度以上,嚴重影響生態環境。
溫暖的冬季,對怕冷民眾而言很舒服,但對專家而言,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公衛專家表示,冬天氣溫只要低於攝氏七度,蚊子就會死亡,但今年全台還沒出現如此的低溫,如此一來,南部的登革熱病蚊有可能在冬季孳生,明年夏天的疫情恐更嚴重。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也指出,全球暖化,加速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蟲生命世代的時間,讓國內中南部的農作物,遭受侵襲的機會大增。而且增高的氣溫,影響生物活動甚巨,例如一年開花一次的鳳凰樹,今年多開了一次;活躍在夏季的鳳蝶,前幾天還在採花蜜;冬天也可聽得到蟬鳴蛙叫,熱帶雨林區的蟒蛇仍懶洋洋地在蠕動,似乎忘了冬眠。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調查發現,台灣愈來愈熱,一九九○年至二○○四年夏季平均氣溫為攝氏二十八點九度,預測到了二○五○年,夏季平均氣溫將突破攝氏三十度大關,而氣溫升高現象又以台北最為嚴重。
不僅氣溫升高,高溫天氣的日數也會增多,如果以超過攝氏三十五度的天數來計算,一九九○到二○○○年,平均每年有二十二天,預估到了二○二○年,天數會增加至四十天,到了二○五○年為五十四天,影響各行各業發展。
「許多人對氣溫上升攝氏一度、二度感到『不痛不癢』'覺得『與我無關』,但若要把地球比喻為人體,當體溫上升攝氏一、二度,人就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何況是地球?」專家表示,如果大家不為全球暖化現象盡一分力,到時受害的不僅是其他生物,也包括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