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才子詩人喻鳧曾經寫下意境高遠的詩句:「煮雪問茶味,當風看雁行。」
烹雪煮茶,是古代文人的極致雅事。古人認為,雪,凝天地之靈氣,通體透白,無暇至純,是為煮茶的上品之水,以柴薪燒化雪水烹茶,其味更清冽,更具穿透力。
明人高濂在〈掃雪烹茶玩畫〉一文中這樣說:「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塵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
雪是至寒之物,卻能破寒,這多少有些「以毒攻毒」的意思。
《紅樓夢》裡,妙玉採集花蕊上的雪煮茶喝。這樣的茶,清新撲面,還有淡淡的花香。妙玉真是極端聰明的女子,懂得借助天地間最美的意象來賦予茶以獨特的魅力。
飛雪有聲,唯落花間為雅;清茶有味,唯以雪烹為醇。雪以煮茶,足取嗎?
據科學分析,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每天飲一至二杯雪水,可使血中膽固醇含量顯著降低,能防治動脈硬化症。但是,這僅僅是指大氣環境比較好的區域,否則,雪水煮茶,不光感覺不到清冽,還會讓你無端招致不少疾患。
雪花紛紛,有纖纖玉指拿木勺去除表面的落雪,小心翼翼地採下積雪的中間部分,素手烹茶,對窗細品,有淡然出世的天真味道在舌尖打轉兒。
也曾看過一幅畫:寺院深處,一僧、一鉢,取雪入鉢,煮茶吃。
自古茶禪一味,恬淡而有超然出塵。看得人心如止水、春暖花開。讓人覺得,歲月還可如此靜好。
烹雪煮茶,人間佳話。聽雪聲,品茶味,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