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以「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來形容父親對女兒的寵愛;在游怡祥身上,我除了看到這點,還見證到「女兒是父親今生的貴人」的父愛報償。
圖/林耀堂
常有人以「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來形容父親對女兒的寵愛;在游怡祥身上,我除了看到這點,還見證到「女兒是父親今生的貴人」的父愛報償。
我鄉埔里在十五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時,重創了全鎮的屋宇、產業和農作,游怡祥也是其中受災嚴重的鄉民之一。地震前他是蘭花苗圃的主人,「蘭花育苗是必須非常細膩照料的工作;但九二一大地震時,我的苗圃有幾千株蘭苗被震倒掉在地,種母都感染細菌,不但無法收回成本,蘭花育苗的工作也無法繼續了。」他不堪回首地說。
災變這一年,游怡祥的大女兒才三歲,因為生活陷入絕境,游怡祥說:「有半年的時間,我們一家三口,每頓飯只吃一份便當,只是大人能餓,總不能餓到小孩,我都是隨便扒兩三口,就把便當推給她們母女。」
游怡祥是有責任感的男人,他拚命找機會想轉業賺取生活費。他曾經做過兩三年水泥工、木工;後來還有做食品原料的朋友,介紹他去學作半年的麵包;他也曾到台北去看人家做胡椒餅,回來自己研究製作烤爐,但埔里不比台北,他擺攤賣了四年多,生意總是不起色。後來太太只好又回頭拾起婚前在台中的百貨專櫃的工作,家裡全靠她一份薪水。
因緣際會,在幾年前他有一位朋友去日本玩,回台後送給他半條在日本傳統市場裡老先生手製的火腿。那個火腿材料紮實,又沒有添加太多香料香精,口味非常香醇,很快就吃完後,他的女兒意猶未盡,吵著想要再吃。
游怡祥當然無法再到日本去買回來,所以這位抱持著「不能餓到小孩」念頭的爸爸,跑了幾家超市,買了各式各樣的火腿回來給女兒吃,卻發現總是不對女兒的味口。
問題出在哪裡?材料?作法?對處理食品頗有基礎和經驗的游怡祥,決定自己親手製作火腿。他經過兩年的挑選食材,淘汰過二十幾家材料供應商,又試過過各類煙燻技術,終於做到女兒想要的口味。
如今,他做的火腿不只女兒愛吃而已。他在鎮街買下自己的店面,運用地震後撿來的木料自己動手裝潢,火腿的生意透過網路與媒體宣導,訂單大排長龍。夫婦倆
與兩個女兒同心協力,日日努力工作,依然供不應求。
雖然他說:「做生意就要像做人一樣要實實在在啊!要說認真其實也是被逼出來的。」但我認為,是父愛的動力讓他做得心甘情願,同時也創造了鍾愛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