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新藥開發須經過動物實驗階段,尤其要先製造出特定基因缺陷的小鼠(有特定疾病),需花二到三年,用掉約二百四十隻小鼠,再進行投藥實驗。國家實驗研究院開發新技術「基因飛鏢技術」,針對特定基因直接鎖定並進行破壞,平均只要六周、八十隻小鼠就能完成,縮短至少兩年半時間,新藥開發可快速進入人體實驗階段,加快藥物開發速度。
 國研院動物中心研發的新技術克服培養基因小鼠困境,直接將基因飛鏢注射到大鼠的受精卵,且鎖定特定DNA片段,精準破壞基因,培養符合基因改造的大鼠。
 中心副研究員蔡世傑表示,這項技術還能針對大鼠(二十一公分長)進行基因剔除,使用愈大隻的動物做實驗,新藥的療效或副作用更能接近人體,實驗成功開發高血脂與高膽固醇血的基因大鼠,可直接進行降血脂的新藥實驗。
 國研院表示,新藥開發至少需十到十五年,一旦能縮短兩年半,不但生技公司省下大筆開發經費,各種新藥的動物實驗更能加快,未來目標朝新藥開發時間縮短為原來的五分之一或十分之一,就能更快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