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山藥粥方 養生神仙粥 敦煌石窟揭秘

人間社記者觀蘅綜合外電報導 |2014.01.08
2013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蘅綜合外電報導】上世紀初,中國大陸甘肅省敦煌石窟出土的敦煌遺書醫療養生文獻《敦煌卷子》,詳細記載「神仙粥」的做法與吃法。考證認為,敦煌「神仙粥」是中國最早的山藥粥方,具有重要養生價值,與臘八粥並列冬令進補珍品。

 蘭州商學院教授、敦煌飲食文化學者高啟安表示,古絲綢之路的敦煌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在五萬件石窟遺書中,飲食文書就有七百多種,其中,《食療本草》、《神仙粥》等著作都完整呈現古代敦煌的飲食文化,從南北朝至宋代期間的敦煌飲食,都有形象記載,許多歷史與敦煌學專家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今天是「臘八節」,每年臘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在敦煌民間,家家戶戶都要煮臘八粥,亦稱佛粥,原料是大米、小米、紅豆、核桃仁、紅棗、紅糖、花生仁、桂花等,相當於現今的八寶粥。與敦煌藝術寶庫發現的「神仙粥」(成分有芡實、山藥和大米),皆為敦煌民間節日飲食習俗。

 專家認為,「神仙粥」在《神農本草經》等歷代中醫藥學古籍列為補虛益氣的佳品,常服有耳聰目明、健身延年功效。

 神仙粥宗師、國家特一級烹調師、中國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趙長安表示,近三十年前,為尋找一碗傳說中的「神仙粥」,被當地神秘的飲食文化吸引,而無數次進出敦煌,從敦煌壁畫等絲綢之路諸多元素中,探索出四、五十種古代敦煌美食。

 經過數十年發掘與創新,以敦煌文化藝術為背景創作的敦煌菜,集「色、香、味、形、器、質、量、情、景、意」十大要素為一體,躋身中國新八大菜系,加上敦煌待客禮儀創作的「敦煌宴」被評為中國名宴,曾經榮獲中國烹飪最高獎「鑫鼎獎」,與大型民族舞劇《絲路花雨》、《敦煌古樂》並稱甘肅新三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