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影視大亨邵逸夫107歲辭世

 |2014.01.08
1802觀看次
字級
 香港影視大亨邵逸夫七日辭世,享壽一百零七歲。圖為他在二○○七年由演員汪明荃(左)和鄭裕玲(右)陪同,出席香港無線電視四十周年台慶儀式。當年,他剛好滿百歲。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華人影視大亨邵逸夫昨日清晨六時五十五分在香港自宅安詳辭世,享年一百零七歲,葬禮將只限家人出席,追思會日期另行公布。

 邵逸夫本名邵仁楞,一九○七年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鎮海鎮,在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因而人稱「六叔」,父親是上海錦泰昌顏料公司的老闆邵行銀。

 邵逸夫二○○七年一百歲時,出席香港無線電視四十周年台慶,許多人都不敢置信。許多人更不明瞭,邵逸夫創造的影視王國和慈善事業,影響億萬華人。

 邵逸夫在上海念中學時,就加入長兄邵仁傑在一九二四年成立的天一影片公司,畢業後投入電影製作,後來與長兄、三哥組成院線和發行網路。

 邵氏兄弟捧紅大牌巨星

 一九五八年於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創業作是林黛的《貂嬋》,是部黃梅調電影。隨後《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和香港上映,大受歡迎,台北的戲院萬人空巷,也捧紅了凌波和樂蒂。

 接著,邵氏公司開啟武俠片浪潮,捧紅了李菁、秦萍和王羽等人。導演胡金銓因《大醉俠》嶄露頭角,王羽拍《獨臂刀》而紅遍港台及亞洲華人界。一九七○年代,邵氏公司又捧紅了狄龍和姜大衛等武打明星。

 踏入一九七○年代,香港電影公司的競爭趨於激烈,邵氏公司減少拍攝電影,邵逸夫轉戰電視市場。

 一九六五年,利孝和、邵逸夫、余經緯及英美資金取得香港的免費電視執照,無線電視一九六七年開台,由最大股東利孝和任主席,邵逸夫任常務董事。利孝和一九八○年病逝,邵逸夫成為無線電視最大股權,擔任行政主席。

 無線電視雄霸香港電視市場,至今仍然是「一台獨大」,邵逸夫「棄影從視」,眼光獨到。

 除了影視,他最顯赫的是慈善事業。對中國大陸捐款超過港幣一百億元,堪稱華人世界對教育捐款最多的人,大陸多家大學院校都有「逸夫樓」。邵逸夫獲中國大陸國家民政部頒發「中華慈善獎終身榮譽獎」、香港特區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並把一九九○年大陸發現的二八九九號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

 邵逸夫獎東方諾貝爾獎

 二○

 ○三年他創立「邵逸夫獎」,有東方諾貝爾之稱,每年頒發數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及天文學三個獎,給有成就的科學家。他曾說,「我的財富取之於民眾,應用回到民眾」,至於他的長壽秘訣,他說,「寬容和做善事是一把健康鑰匙,是生活幸福的良藥」。邵逸夫真正退休在二○一一年一月一日,算起來,他的工作歲月長達近九十年。邵逸夫如此長壽,可能與他生活規律,早睡早起,不過夜生活;飯菜清淡,少吃多餐:練氣功和打太極拳有關。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昨表示哀悼,並讚揚邵逸夫對演藝業及社會公益的貢獻。梁振英說,邵逸夫長期在香港大力推動演藝事業發展,取得顯赫成績,同時在香港及大陸推動教育、公益事業及科研發展,是他十分尊重的長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