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福斯提供
圖/福斯提供
圖/福斯提供
故事描述主角華特米堤,身為《生活雜誌》底片資產部經理,在傳統紙本轉為網路產業的時代背景下,為了尋回知名攝影師尚恩歐康諾寄來最後一期封面的底片,加以夢中情人的鼓舞,因而展開一場上山下海、冒險犯難的尋人之旅。
第一次因為意外機遇,第二次因為工作決心,一次比一次勇敢抉擇,開啟他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並經歷了他未曾有過的生命體驗。
開場的幾個鏡頭,已速寫了主角謹慎拘束的性情,與目前的生活狀態。經濟上,他列下條條開支,負擔家中責任;情感上,他不敢向同公司的女子表白,卻透過交友網站傳送心意。
真實與虛構
他在庸常現實裡,詳盡計算,考慮再三,儘管過往胸中的確曾有火花,但只要面臨衝突嘲弄,或關於人情交流的困境時,他便遁逃進幻想的世界,飄浮在白日夢裡,或許為求安頓,或許藉此安放自己。而當他神遊他方時,也關閉了與現實的連結,無法積極融於生活,沒有留心他人話語,以致於時常遺漏訊息,招致誤解。
電影倚賴主角豐富出奇、無中生有的想像,建立一幕幕場景;以生活裡存在的物事作為介質,誇張又失真地,放大那些突然而來的災難或對立,隨即將自我化身為挺身而出、救援一切的英雄人物,場面迅速地在真實與虛構間轉換;同時透過這些光怪陸離的想像,將無法對他人直接傳達的憤怒或愛意,機智且生動的展露。
由於主角的性格已被明確描繪,已知他的行動會侷限在某種框架,所以能迅速分辨可能與不可能的情境。這樣的場景轉換,高明對比了主角枯燥不順的日常,與他在腦海裡塑造的英勇形象。然而觀者這種確知自己不會混淆的觀影心理,在故事有所轉折,主角行動超出預期,一時無法區分真偽時,也帶來了不小驚奇與樂趣。
美麗的觸動
導演班史提勒並非服膺於過往的喜劇模式,試圖跳脫定型演繹,但電影的確吸收了好萊塢敘事的養分,看起來像是所有片型的綜合。具高度娛樂性,幽默詼諧,藏有省思,但訊息直接,易於消化;或有些許道德訓誡,所有象徵都十分明確且二元;負面人物也刻意樣板化,顯得愚昧滑稽。
在空想與實行之間,角色的真實遊歷,比幻夢更奇異刺激,路程中伴隨的異國景觀,搭配適切配樂,將影像襯得討喜溫暖。選擇一種通俗逗笑的視角,營造出流暢的影像語言,所帶動的戲劇效果與情緒反饋,並不影響精準無比的故事魅力。
電影不斷提示著:主角在白日夢裡總是破開什麼而出。人們透過新的傳播媒介,線上溝通,試圖破開隔閡,卻不見得比面對面動人;時代轉變,某些事物不得不隨之裁撤取代,終至消失。
然而對主角生活方式的映照;時時浮現的雜誌座右銘;牆面呈現著過往到現代,標誌歷史的雜誌封面,種種皆指涉著真實生活裡,時間的連續、堆疊及其意義。踏實走過,便存有隱匿其後的記憶、價值與精髓。而有時只是活過,並感受每一個瞬間,也將有美麗的觸動,如實地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