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雯淑作品《內在空間》,利用塑膠、光纖等,強調內在空間是生命本質的所在。 圖/郭政芬
【本報新竹訊】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賴雯淑,透過感應系統擷取現場觀眾的聲音、呼吸和心跳資料,進而控制光纖光源的變化,創造出光纖互動藝術,並以「林中路」為名,明天起在交大藝文空間展至二十四日。
光纖藝術裝置的互動技術研發和應用,是清華大學電機系和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合作。賴雯淑的光纖作品結合為生醫領域所研發的生理訊號微小型感應系統,擷取現場觀眾的聲音、呼吸和心跳資料,以電腦運算加以分析整合,直接或間接控制光纖光源節奏、明暗的變化。
「感受自己!」賴雯淑以作品《崩塌‧相遇‧超越》說明,使用壓克力和水晶裝置,他指出民眾的心跳變化以視覺化呈現,觀眾可看到自己心跳反應的過程,進入到非常安靜的感覺,裝置藝術呈現自己的生命。
觀眾可與藝術作品互動,看到自己當下的內在狀況。
賴雯淑以藝術視域出發,思考人的意義,曾於二○一○年獲「傅爾布萊特專業人員及創作藝術家」獎助,並赴美進行光纖複合媒材實驗和藝術創作,目前是交大跨領域藝術團隊的核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