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亞洲地區已變得日益動盪、折衷與難以捉摸,兩位著名的「末日博士」羅比尼與麥嘉華幾乎看壞一切前景,但彭博資訊的專欄作家培塞克(W i l l i a mP e s e k)則寧可聚焦在可能主宰亞洲二○一四年發展的四項政經社會趨勢。
兩位末日大師的預測幾乎會讓人興起退隱山林的念頭,但彭博資訊的培塞克不願太過危言聳聽,寧可把焦點投注在幾個可能主宰亞洲未來一年發展的四項趨勢:
一、亞洲之春:從北京到河內、新德里、吉隆坡,很多國家確實有愈來愈多的動盪和示威出現。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物價上漲與高層貪腐案件,不僅造成群眾離心離德,連中產階級也普遍心生不滿。
二、中日衝突:令人擔憂的是釣魚台糾紛可能引爆的船艦與戰機衝突;而中國大陸新宣布的防空識別區,同樣也平添糾紛的變數。培塞克表示,戰爭大概不至於,但在情勢緊張的日子裡,東海會撼動全球市場是很難排除的事。
三、領導人更替:強硬派的莫迪取代辛格,出任印度總理的機率愈來愈高;頗孚眾望的維多洛擠下印尼現任總理尤都約諾,或是盈拉被趕下泰國總理的寶座,都非無法想像的事。然而,莫迪擔任地方首長時,對奪走一千多條性命的反穆斯林暴動未嚴加譴責,勢必成為他上台時的大包袱。倒是以廉潔、效率著稱的維多洛,有望把尤都約諾的反腐行動提高到更高的層次。
四、亞洲債市崩盤:隨著美國加速淡出量化寬鬆政策,亞洲債券市場勢將面臨嚴苛考驗。財務槓桿操作過度的並不是只有中國企業,根據渣打銀行的數據,日本以外亞洲國家的企業債務對GDP平均比率,已從二○○七年的百分之七十六升到今年第一季的百分之九十七,而隨後的借貸還有增無減。這個比率已比美國高出二十個百分點,也顯著高於拉丁美洲和東歐。至於全球債負最重的日本,如果量化寬鬆措施真的在二○一四年底把通貨膨脹率帶向百分之二,那大家更得剉著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