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國大陸日前宣布禁止比特幣(B i t c o i n)作為支付工具,台灣遊戲業者卻宣布彼特幣支付平台明天正式上線,央行昨天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強調比特幣是虛擬商品,並非貨幣,也非支付工具,明令禁止作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貨幣。
線上遊戲華義國際日前宣布,該公司購物商城明年元旦,將正式與比特幣連結。華義國際表示,比特幣被中國大陸封殺後,目前幣值已趨於穩定。
央行表示,比特幣先前被中國大媽炒作下,價格大漲大跌,目前全球僅約一萬家商店接受比特幣,但在網路上卻被渲染成可以買房、買車、住飯店,讓民眾誤以為有交易媒介功能,目前台灣約有一萬個單位流通。
楊金龍表示,由於比特幣價格波動大,可能產生投資與兌換風險,儲存於電子錢包易遭駭客竊取,交易平台日後也可能發生惡意倒閉或涉及非法交易,遭政府關閉,甚至淪為犯罪洗錢管道;基於中央銀行法與金管會組織法,央行與金管會將於適當時機採取必要措施。
央行表示,中國大陸、印尼、泰國等國均不承認比特幣為合法貨幣,挪威正研擬對比特幣課徵資本利得稅,美國也把它列入洗錢防制範疇。
楊金龍表示,彼特幣的價值不穩定,難具有記帳單位及價值儲存的功能,但非由任何國家貨幣當局所發行,不具法償效力,也沒有發行準備及兌償保證,持有者須承擔可能無法兌償或流通的風險。
楊金龍強調,央行現在允許比特幣在市場上「以物易物」,交換遊戲點數,現階段並無違法,但比特幣屬高度投機的數位「虛擬商品」,缺乏專屬法規的交易保障機制,波動程度比黃金還大,有被炒作嫌疑,可能產生投資風險或兌換風險,衍生交易糾紛,相關業者不能誤導民眾。
楊金龍表示,比特幣不是支付工具,所以不能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以支付工具形式出現;以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商品多是小額消費狀況下,比特幣也沒有流通的可能性,網站上若標示商品值多少個比特幣就算違法,央行將依據《中央銀行法》、《外匯管理條例》、《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對業者開罰。
央行官員表示,目前台灣的確有人在網路上挖比特幣,央行目前尚未禁止金融機構購買比特幣,但未來不排除參考中國大陸做法明令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