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像自己退到一個宇宙中最高的地方,回頭看看短短五十年的生命,楊惠姍是不是一個宇宙裡的小小氣泡?那些氣泡,升起的,像是生命,又那麼虛幻,那麼絢麗,那麼不能掌握。這不就是人生嗎?
圖/琉璃工房‧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我想像自己退到一個宇宙中最高的地方,回頭看看短短五十年的生命,楊惠姍是不是一個宇宙裡的小小氣泡?那些氣泡,升起的,像是生命,又那麼虛幻,那麼絢麗,那麼不能掌握。這不就是人生嗎?
為什麼佛好像要消失似的?楊惠姍的第一件琉璃作品,即是一尊佛頭。在初期琉璃脫蠟鑄造技法的發展過程中,對於傳統佛像的臨摹雕塑,是她琉璃藝術創作第一階段(一九八七-一九九七年)的摸索學習。然而,傳統的佛像造像,多注重於造型上的表現,楊惠姍內心所思考的是:如何說出那些內在的思想?
一九九八年,張毅心肌梗塞病危,楊惠姍第一次知道生命無常是怎麼一回事:「我以前看一些基本的佛經,說實話,懂得,可是並不深刻。譬如:『夢幻泡影』,太深奧了。」陪伴張毅度過生死關頭,楊惠姍有了更大的醒悟。
在《無相無無相》系列中,寫實的佛像頓時抽象了起來,如夢似幻的,半透明的佛相與小小氣泡,看起來像是快要消失,又好似即將浮現,呈現了她對人生苦短,一切如夢幻泡影的省思。
「無相」——世間所看到的一切存在事物,並非永恆不變,看到「相」時,要想到也許會剎那間消失,例如恩愛的夫妻,可能因為一點小事,兩人從此分開,這就是佛家所謂的,無法避免的「無常」。
生命中的來來去去,有留不住的,也有送不走的,學習放下心中的執著,放下對於過去與未來的執著,我們或許能更寬容地看待這個世界,進而擁有另一種生命境界。
展期:即日起至明年四月六日展地: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第三、四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