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歐洲一直被歐債危機所苦,但德國總理梅克爾不僅積極配合歐洲層面的利益,還看緊德國人的荷包。
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受衝擊國家政府都變天,唯獨梅克爾連任,穩步前進。
這主要是民眾對德國經濟日益看好,民調顯示,德國各領域的民眾今年都感覺尚好,德國人對失業的擔憂降低至二○○六年以來最低點。
德國新政府最重要的政策,還是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危機,及歐洲的安全問題等。由於德國與歐洲的緊密關係,歐盟的統合進程,仍是新政府最重要的任務,歐元危機尚未結束,但在化解與因應方面已有進展。
二○一一年日本福島核災爆發之後,梅克爾政府宣布,到二○二○年德國將全面廢核,並將德國從石化燃料轉化為以再生能源為主的國家。
提高能源自主能力,擺脫國際能源價格的支配,是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如此大膽的政策,將牽涉到能源的生產、分配、儲存與使用的調整,還需帶動能源產業的改造,將是梅克爾新政府面臨的挑戰。
若成功,對二氧化碳的排放及防止地球暖化作出重大貢獻,否則,將給德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衝擊。
由於美國重返東亞的政策,德法兩國與美國的關係出現鬆動跡象,激發了這兩個歐洲火車頭的合作意願。
至於對中國大陸的影響,大致仍是蕭規曹隨,不會有太大變革。歐債危機已變成慢性病,德國盡力苦撐,歐盟都有賴於與新興經濟體的合作與交流,大陸的角色至為重要。
五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雙方以經貿議題為重,這可以看出北京對德國的重視。比如,有關歐盟計畫徵收大陸太陽能光板的反傾銷稅,梅克爾總理就曾替北京說項,促成歐盟收手。
大聯合政府並非德國政治人物的最佳選項,但基於各種原因,大聯合政府已成為德國政壇的唯一選項。若是處理得宜,大聯合政府還是可以發揮相當的作用。
問卷統計,百分之二十一認為比前任政府好,百分之四十一認為同樣好,顯示了德國民眾對於新政府的信心。
湯紹成(北市/政大國關美兼歐研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