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史丹福與台灣各校推薦的優秀學生與研究員,一起搭火車進行腦力激盪。
圖/工研院提供
【本報新竹訊】火車上的腦力激盪!工研院日前集結二十六位台、美產學精英,在台北往台東的火車上進行兩天一夜的「駭客松」(H a c k a t h o n)任務,緊鑼密鼓的討論,讓參與學員直呼「很過癮」!
這項創意來自工研院產經中心主任蘇孟宗,他說,今年六月聽見美國史丹福學者分享從舊金山到英國倫敦十三個小時航程,進行激盪與解決方案的過程,頗具新意。
蘇孟宗因此把以往的論壇改為火車上的討論,提出「O n T r a c k2013創業計畫競賽」,「駭客松」是駭客與馬拉松的組合字,意味著一群人經過團隊腦力激盪找出主題,在溝通協調中完成創新的概念或作品。
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邀請史丹福大學與國內台大、清大、交大、成大、台北科技大學的學生團隊及工研院、資策會等年輕研究員參與競賽,在知名業界教師帶領下,激盪出創意。
業師扮演「列車長」
競賽團隊各提出具科技含量及商業 模式的解決方案。火車啟動時,學員立刻組裝桌子、旋轉椅子,開始一連串討論,雙方你來我往,邊談邊將思考便利貼黏在窗戶上。疲倦時,學員眺望花東美麗的海景,轉換心情後再回到討論場上。
參與的五位知名業師扮演「列車長」角色,走動巡視車上「乘客」狀態,適時給予建議,整個包廂宛如學生發想的創意場域。
獲選為最佳合作團隊的「W eH a p p y」提出企業、學生、大眾三方參與的市場概念,清大服務科學所莊凱詠表示,企業拋出欲解決問題,蒐集學生提案,大眾評選會被企業重用的提案,創造三贏。
莊凱詠表示,很驚訝竟然可在短時間內提出創新思考,在行進的火車上,「窗戶」就是討論的黑板,「激盪出不同發想」。
走出教室和人互動
「創業要走出教室和他人互動!」清大科管院教授史欽泰指出,創業不能僅在學校學習,還需走出教室尋找創業夥伴與資源,尤其短時間、跨領域與密集的沉浸式學習,,也是啟發學生的最好方式。